2008年2月6日星期三

三位伊娃

剛才在網上找資料,驀然發現,原來今天是伊娃‧白朗的生忌。

一名天真貌美,生於中產家庭的少女,十七歲時遇上了一位「有一定年紀,長著有趣的鬍子,穿著淺色英國大衣和頂著大大的闊邊帽的先生」。從此這位先生就成了伊娃生命的中心。即使烽煙四起,她每天所希冀的,都只是這位先生的愛。直至破局來臨,她仍堅持守在愛人的身邊。終於,她渴求已久、和愛侶結合的願望得到滿足了。在一個只有數人參加的婚禮中,她嫁給了第三帝國元首希特拉。結婚後一天,她和丈夫便雙雙自殺而死。

是甚麼令一個女子對一個大魔頭不離不棄?有關伊娃‧白朗 (Eva Braun, 1912-1945) 的史料並不多,德國人也是到戰後才知道他們的元首原來有一位情婦。即使到了今日,我們對伊娃的認識依然有限。如果整合現時僅存的伊娃親友希特拉的護士的回憶,和在戰後被發現的廿二頁伊娃日記的內容,我們大概可以說伊娃是一個有如小飛俠 (Peter Pan) 般,不願長大的小孩子。雖然她並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覺,但她卻拒絕去想,每天只活在看電影、拍照、作日光浴、更換不同的洋裝和等候愛人呼喚的日子。與其說她的殉死是出於勇氣或絕望,不如說這是自然的結果。對她來講,她的世界只有一個人,就是希特拉。當世界不復存在,一己的生存根本毫無意義。

如果說伊娃‧白朗代表了愛情的盲目,那麼伊娃‧貝隆 (Eva Peron, 1919-1952) 可說是代表了愛情的難分真假。在農村出生的私生女,十五歲便隻身往首都闖蕩,廿三歲成為全國炙手可熱的明星,廿七歲時成為阿根庭總統夫人,並破天荒地同時兼任兩項部長之職,且以總統夫人的身份獨自出訪外國元首(史稱「彩虹之旅」)。在她病逝前一年,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在總統府前遊行,要求她競選副總統的職位。

伊娃在世時廣受低下階層和婦女歡迎,同時又令中上層社會忌憚。她的扶貧政策令貝隆政府深得民心,但反對她的人認為這些政策只不過是奢侈的虛耗,甚至是貪污的溫床,而從事後看來,這些批評亦不無道理。

制度上,伊娃雖名為總統夫人和部長,但其影響力儼然媲美總統本人。到底她和貝隆總統之間的是真愛,還是互相利用的關係?與伊娃‧白朗不同,有關貝隆夫人的史料可算是汗牛充棟。但由於貝隆夫人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眾多,加上流行文化渲染,要為歷史抹去虛飾的面紗,殊不容易。無論如何,人們不會忘記這位多姿多彩而富爭議的伊娃。

我也希望人們不會忘記第三位伊娃 --- 伊娃‧卡西迪 (Eva Cassidy, 1963-1996)。

十八歲出道,廿九歲嶄露頭角,四年後因癌症過身。這位歌手(我說歌手而不是歌星,乃出於對伊娃的尊重;以她的氣質,大概不會喜歡被稱為歌星)在別人仍未及認識她的時候就溘然而逝。她的歌這裏就不多說了。聽歌是很個人的事,必須親身體驗才行。不過,在我認識的朋友當中,凡有聽過伊娃的,莫有不曾被她的歌聲感動到流淚的。伊的出現,與其說是像流星般耀眼,倒不如說像彗星般寂然掠過,在離開後才叫人感到惋惜。

三位伊娃,三名薄命紅顏。她們都是以三十三之年,走完短暫的人生。謹此紀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