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牌榜的排名本質上是價值觀而非數學問題,不管怎樣排也會有人不滿。即使不預設立場,我們也總可以從每種排法中找出荒謬的地方。以金牌數目或獎牌總數來排,數學上都屬於加權算法(以金牌計,銀牌和銅牌的權數為零;以獎牌總樓計,金銀銅牌均有同等權數)。由於有些比賽的金牌競爭激烈,有些則顯出一面倒的形勢,無論如何把金銀銅加權,也不合理。
另一種做法是以人均獎牌數計。這種排法貌似公平,但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一個國家的運動員數目未必與人口成線性關係。
(See a larger-sized version here.)
儘管如此,人們仍對獎牌榜的排列方法仍樂此不疲[*]。為了平衡一下其他人的看法,即使明知獎牌榜與國家成就無關,也只好扮成有關係,湊一湊熱鬧。結果見上面的試算表。這裏我考慮了八種標準:
- 以金—銀—銅的次序去數獎牌的數目,亦即所謂的金牌榜。
- 以人均金牌數計。這未必對小國有利(英、韓、澳、荷等國也排二十名之內),但肯定對大國不利。
- 以金牌數跟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計。這對窮國較有利,津巴布韋也因此排第一,不過紐西蘭跟澳洲都排名二十以內。
- 以金牌數跟經過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計。
- 以獎牌總數排列。
從這六個獎牌榜可以看到牙買加的實力。她人口不算少(三百萬弱),也不算極窮(無論是 GDP 抑或人均 GDP 都在全球百多個國家/地區的中游),但是在上面其中六個榜中都排第一、二位。牙買加在今屆奧運最引人注目的,是運動員 Usain Bolt。就像菲比斯 (Michael Phelps, 內地譯費爾普斯)破記錄地連奪八項游泳金牌一樣,Usain Bolt 也連奪一、二百米賽跑跟 4x100 接力的金牌兼破這三項賽事的世界記錄,令人矚目。在剛過去的星期日,英國《衛報》也有一篇專講牙買加短跑成就的文章。
牙買加在奧運史上也有一件為人津津樂道的趣事:1988 年,牙買加憑一個熱帶國家的身份參加在加拿大 Calgary 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她只參與一項雪橇競速 (Bobsleigh) 比賽,誰知在賽事中雪橇故障,差點要退出,後來幸而有其他隊伍體現奧運精神,借出後備雪橇,牙買加隊最後才能夠完成賽事。他們參賽的故事後來被拍成電影 Cool Runnings。
伸延閱讀:
- Mathematically making sense, by Chainsaw in 1-555-CONFIDE blog.
- 沈旭暉:牙買加之謎﹕奧運精神Vs.奧蒂精神;《明報》。
- Jamaica's Bolt Makes History With Win in 200-Meter Rac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Bolt goes 3-for-3, adding relay gold to 100, 200, boston.com/Associated Press.
註:以上用作計算的原始數據來自京奧官方網站及 CIA 的 The World Factbook (2007 及 2008 年版)。由於後者沒有 nominal GDP,本地生產總值便以 2007 的年 GDP per capita 乘人口計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