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芳樹作品《銀河英雄傳說》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描述自由行星同盟這個民主國家如何腐朽敗亡之外,就是作者對軍事的描寫了。令人佩服的是,雖然小說內的軍事情節極具真實感,但讀者卻看不出他直接「參考」任何真實戰役的痕跡。這固然可歸功於作者的豐富想像力,但作者之熟讀歷史(田中曾經與歷史小說家陳舜臣合著《中國名將列傳》),也不無關係。
於我來說,看《銀河英雄傳說》(下稱銀英傳)最有趣之處,在於猜測作者對戰事或用兵思想的描寫是否參考了現實,及比較小說與歷史的情節。例如小博之前提過,在銀英傳外傳的第四次提亞馬特會戰中,萊因哈特的表現就與古代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有相類之處。不過銀英傳中最有史實痕跡的,大概是小說中帝國軍名將渥佛根.米達麥亞 (Wolfgang Mittermeyer) 了。 米達麥亞果敢勇猛、用兵神速,被士兵稱為「疾風之狼」,總令人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 (Generalfeldmarschall Erwin Rommel)。
隆美爾是德國名將,他和德國戰車權威,「閃擊英雄」古德林一級上將 (Generaloberst Heinz Guderian) 同被列為現代閃擊戰 (Blitzkrieg) 的先驅。二次大戰時期,除了他們兩人之外,大概只有美國的四星上將,「鐵血將軍」巴頓 (General George Patton) 才配稱為名將。不過以成就以及對用兵學的貢獻而言,巴頓還是難以和古、隆二氏比肩。蘇聯的朱可夫元帥 (Marshal Gerogy Zhukov) 成就也很大,但其功過很富爭議。
隆美爾是一名寫作高手,他的著作《步兵攻擊》(Infantry Greiff An) 被瑞士陸軍列為教科書,也令他受到希特勒賞識。與其他將領不同,隆美爾沒有回憶錄(他在 1944 年 10 月被希特勒懷疑反叛賜死),但他保有一本戰場日記,忠實地記錄了他的用兵思想和他在戰場上對敵我雙方的看法,這比回憶錄之類錦上添花的文件更具參考價值和歷史意義。英國兵學大師 B.H. Liddell-Hart 在戰後把隆美爾的戰場日記以及隆美爾給妻子的信整理好,加上自己的評語,編輯成《隆美爾文書》(The Rommel Papers) 。以前我在大學工作時借過這本書幾次,但看得很慢,最近從公共圖書館看了台灣兵學家鈕先鍾的中譯本(書名為《沙漠之狐隆美爾 — 隆美爾戰時文件》)上冊[1],才對隆美爾的事蹟有多點瞭解,也發現很多可以和銀英傳比照的地方。
以米達麥亞為例,除了勇猛和快速之外,他跟隆美爾也有其他相似之處。在隆美爾年代,雖然平民將領不少,生於代代從軍的貴族世家的德國將領也為數甚多;隆美爾並非生於貴族家庭,名字中沒有 von 字,這點與米達麥亞相同。此外,米達麥亞手下有一名勇將拜耶爾藍 (Karl Edward Bayerlein),隆美爾也有一名參謀長叫拜耶爾藍[2](General Fritz Bayerlein,鈕譯拜爾林),可說異常巧合。
還有其他的比較結果,下回再談。
[1] 也許是隆美爾/Liddell-Hart/鈕先鍾的文筆太好,鈕版的星光出版社竟把此書列作「文學作品」,不過公共圖書館還是明智地把它放在歷史書架上。
[2] 拜耶爾藍將軍本來是古德林的作戰處長,1941 中恰好在英軍發動秋季「十字軍」攻勢之前配屬隆美爾。隆美爾在此戰以及之後進攻多布魯克 (Tobruk) 的冬季戰役中可能由於戰情太過緊張,沒有留下任何戰爭日記,這部份的隆美爾文書 (鈕版 p.235-288) 正是拜耶爾藍將軍根據個人記憶及手上文件所寫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