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的媳婦叫黃睿靚,本地的電視新聞報道員把「靚」唸作「靜」。古代靚、靜音義相通,把「靚」唸作「靜」,當然沒錯。現代的中文辭典也多把「靜」列為正音,粵音 "leng" 作變音。問題是,香港人稱美女為「靚女」到底有沒有錯?近年有人主張「靚女」實為「令女」,又對不對?
(聲明:以下考證絕非原創,更不嚴謹,而是在網上參考了數十個網頁後得出的結果。)
Part I: 靚
查「靚」字(古代也作「靘」字),古書的解釋分四種。第一種是呼召的意思,與「請」相通。例子:
- 《說文解字》(段注本):召也。《廣雅.釋言》曰,令、召,靚也。曹憲云恥敬反亦爲靚妝之靚似政反恥敬則召靚之靚也。今多云靚師僧則其字矣。《廣韻》曰,古奉朝請,亦作此字。按《史記》、《漢書》,皆作朝請。徐廣云,律諸矦,春朝曰朝,秋曰請。郭注:上林賦云,靚莊,粉白黛黑也。
- 《玉篇》:裝飾,又召也。
- 《廣韻》:裝飾也。古奉朝請,亦作此字。
- 《集韻》:召也。一曰,女容徐靚。又與靜同。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林賦):靚莊刻飭,便嬛綽約。郭璞注:靚莊,粉白黛黑也。
- 《後漢書.南匈奴傳》: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
- 南朝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是綴金翠於足脛, 靚粉黛於胸臆。
- 唐 陸龜蒙《鄴宮詞二首》之二:曉日靚妝千騎女,白櫻桃下紫綸巾。
- 宋 周紫芝 《清平樂》:淺妝勻靚, 一點閒心性。
- 明 袁宏道《虎丘記》: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
「釋義湘,俗姓樸,雞林府人也。以總章二年附商船達登州岸,分衛(博主註:即化緣)到一信士家,見湘容色挺拔,留連門下既久,有少女麗服靚妝,名曰善妙,巧媚誨之。湘之心,石不可轉也,女調不見答,頓發道心。回程付法,復至文登舊檀越家,其女咒曰:我本實心供養法師,願是身化為大龍,扶翼舳艫,到國付法。於是攘衭投身於海,果是伸形,蜿蜒其舟底,寧達於彼岸,時善妙龍恆作隨護。」上面《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提及的「粉白黛黑」一語出自《楚辭》,意思是以粉敷面來美白,以黛畫眉來增黑,而《後漢書.南匈奴傳》提到「昭君豐容靚飾」,當然是說王昭君打扮得很漂亮,所以「靚妝」可解作美麗的化妝。不過要留意「靚」形容的是化妝而非化妝的人。引申而言,「靚」也可用來比喻景色怡人:
- 唐 韓愈《東都遇春》:川原曉服鮮, 桃李晨粧靚。
- 宋 周邦彥《側犯》:暮霞霽雨, 小蓮出水紅妝靚。
- 明 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一齣:霞光新靚, 霧影凄迷。
- 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 老子《德經》:趮勝寒,靚勝炅(躁勝寒,靜勝熱)。
- 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 老子《德經》:請靚(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 《漢書.賈誼傳》(服鳥賦):澹乎若深淵之靚。
- 《漢書.揚雄傳》(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注)師古曰,靚,即靜字。
- 《集韻》:召也。一曰,女容徐靚。又與靜同。
- 宋 楊澤民 《側犯》:九衢豔質,看來怎比他閒靚。
- 元 貢師泰《擬古詩》之一:意態閒且靚,氣若蘭蕙芳。
其實「靚」通「靜」可能是最古老的用法。戰國時期周王國有個「慎靚王」,如果說他是「謹慎地化妝的王」的話,似乎解不通(除非他像很多港女一樣,喜歡在車上畫眼線),要解作「謹慎地呼召的王」不是不可以,但似乎太沒君威。把「慎靚王」解作「謹慎而閒靜的王」應該最貼切。
「靚」的最後一種解釋,是解「思量」,與「靖」通。例如《楚辭.九辯》有云:「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由於這種用法較罕見,不贅。
Part II: 令
說過「靚」,再說「令」。近人有主張「靚女」應是「令女」的,主要根據有兩個。一、「令」的發音比「請」、「靜」、「靖」更接近 leng;二、「令」有美好的意思。舉例:
- 《爾雅.釋詁》:令,善也。
- 《詩經.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聞令望。鄭玄箋(注):令,善也。
- 《漢書.哀帝紀》: 文辭博敏,幼有令聞。(注)師古曰,博,廣也。敏,疾也。令,善也;聞,名也。
- 漢 張衡《歸田賦》: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注)儀禮曰,令月,吉日。鄭玄曰,令,善也。
- 《南齊書.王僧虔傳》:重華無嚴父,放勳無令子(舜沒有嚴格的父親,堯沒有善良的兒子)。
- 《舊唐書. 鄭余慶傳》:涵,卿令子而朕直臣也(鄭涵是你的好兒子,我的忠臣)。
Part III: 靚女還是令女
那麼究竟 "leng 女"是「靚女」還是「令女」?
從讀音方面去看,「令女」確實比「請/靜/靖女」更接近 "leng 女",可是文字的讀音是不斷在變化的。香港人口語會把「乾淨」唸成 "乾 dzeng",可見「靚」的韻母會由 "ing" 演變為 "eng" 並非沒可能,而且把「靚」讀成 "leng" 亦非最近的事。已故粵劇名宿「靚次伯」的名字一向都被唸成「leng 次伯」,即使普羅大眾讀錯,粵劇界的伶人甚至靚次伯自己也沒理由跟著讀錯吧,更何況靚次伯是靚大方的徒弟?就算不介意別人如何稱呼自己,也沒理由不顧及師父的名字。由此推論,「靚」被普遍唸做 "leng",起碼已接近一個世紀。相反,除了近人猜測 "leng 女"應為「令女」之外,「令」字被唸作 "leng" 的實例連一個都沒有。
(後記:清末亦有英粵詞典將「靚」字的音標為 "leng",例如下圖為 John Chalmers, English and Cantonese dictionary, Kelly & Walsh, Ltd, Hongkong, 1907, p.264,可見「靚」字的 "leng" 音由來已久。)
因此我覺得從字音推論「令女」比「靚女」合理是不夠說服力的。
字義方面,說 "leng 女" 是「令女」更加牽強。首先,「令」解作美好的時候,指的只是好日子、好名聲和好品性,這與女子的儀容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反,「靚」可以指化妝,也可以指閒靜;前者與外貌有直接關係,而後者除了是內在美之外,也是一種意態、一種有吸引力的特質。裝扮迷人或氣質吸引的「靚女」和「妳是個好人」的「令女」之間,誰配得上 "leng 女" 這個稱號,還不夠明顯嗎?
更重要的,是和讀音一樣,以「靚女」作 "leng 女" 早有明確的實例 —— 即使不理香港人行之已久的用法,朱自清也一樣以靚人作美人。在《中國歌謠.歌謠的結構》中,他說:「妹醜郎靚都一樣, 齊家都係苦命人」。
以「令女」作美女的例子,連半個都沒有。
即使只針對「令,善也」這個意思,用「靚」字不比用「令」差。古時靚與靜通,但原來「靜」字跟「令」字一樣,也有美好的意思。例如《詩經.鄭風》便有如下兩首詩作:
《女曰雞鳴》所謂「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女的彈琴,男的鼓瑟,當然寧靜不到那裏去,所以「靜好」指的是生活美好。至於「東門之栗,有靜家室」(有古本「靜」也作「踐」),意思就是東門之栗樹之下,有善(靜)人,可以為家室。其實近代人也一樣有以「靜好」來表達美好的意思,例如在張愛玲跟胡蘭成的婚書上,便有「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句。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鴈。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東門之墠》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東門之栗,有靜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結論: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靚女」應比「令女」更切合 "leng 女" 的意思。
Appendix: 詩經中的靚女
有人主張「靚女」作美女解,古已有之。這種說法主要針對《詩經.邶風.靜女》一詩: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裏邶風的「邶」指邶國,於今河南湯陰境內;「姝」和「孌」都是美人的意思,「俟」意指等候,「愛」(同薆)指隱藏,「貽」指贈送,「彤管」指茅草(一說指紅色的簫,但與以下「歸荑」一語不合),「煒」指光澤,「說」(同悅)、「懌」都是喜愛的意思,「女」通「汝」,「牧」是野外放牧的地方,「歸」通「饋」,「荑」是初生的茅草,「洵」指確實,「匪女」通「非汝」,也就是「不是你」的意思。整首詩譯成白話,即是說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美麗的靜女,在城的一角等我,但她躲起來沒有出現,害我抓耳撓腮,不知所措。這首詩怎麼解,從春秋時代的《毛詩》開始,已經充滿爭論。現代人多同意這是一首情詩,描寫兩情相悅,女的活潑可愛,男的又以言語(「茅草因為是美人所送才美」)討好對方。然而文學界對「靜女」的詞義並無共識。有人認為是文靜的美女,也有人反駁說,一個會躲起來戲弄男友,又會到野外採花給男友一個驚喜的女孩子,怎可能算文靜,故「靜女」一語應為美女解,靜、姝、孌均為同義字。(又一聲明:現在開始才是我的原創想法。)不過既然「靜」可解作善,「靜女其姝」也可能是品性善良又貌美如花的意思。事實上,「靜」也通「情」,作誠實解。先秦時期的《逸周書.官人》便道「飾貌者不靜」(當然,按本義,飾貌者為靚莊女,說靚者不靜,但「靚」又通「靜」,十分矛盾);清代王引之的《經義述聞.禮記中》也說「靜當讀為情,情者誠也,實也 …… 古字靜與情通」,「靜女其姝」解作人品好、相貌佳的女孩,並不出奇。真相如何,還待文學界再作考證。
美麗的靜女,贈我紅色的茅草,茅草鮮艷,你真的好美。
從野外找來送我的茅草,確實又漂亮又特別,不過並不是茅草你本身漂亮,而是因為美人相贈的緣故。
這部份的伸延閱讀及參考: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讀吧
- “靓女”,古已有之;新浪讀書
- 《詩經·靜女》賞析;中國台灣網
- 静女;百度百科
2 則留言:
thx a lots..剛好唔明呢個..
你唔好當呢個結論不可推翻 wor,話唔定有一日又有人搵到新證據話「令女」才是正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