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重構明代馬弔牌例(一)

馮夢龍於《馬弔腳例》中,吹噓以杭州人最懂馬弔[1]牌規,可見當時各地玩法有出入。究竟是各處鄉村各處例,抑或牌規本來只得一套,只是杭州以外的人曲解,我們並不清楚。由於別無選擇,若要重塑明代馬弔玩法,只得以馮氏所述的吳弔為依歸。可惜《馬弔腳例》(下稱「腳例[2])的敘述並不完整,儘管我們可靠猜測補足,但不可能逢猜必中。因此讀者須明白,以下重構的牌例,不會百分百跟原例相同,但我會力求重現古時馬弔風貌。若讀者有任何意見,請不吝賜教。

牌式
馬弔所用的牌張,稱為「葉子」。明人對牌具與遊戲之間劃分得比較清楚,馬弔只是葉子戲的一種,牌具本身從不稱為馬弔。到了清朝,人們才開始將葉子稱作馬弔牌。現知最早有記載的葉子,一副有三十八種花色,比後來大為流行的明代馬弔所用的葉子少了兩張。根據潘之恆《葉子譜》記載,馬弔所用的四十色葉子,分十字、萬字、索子及文錢四門,其中十字門與文錢門各有十一張,而另外兩門各九。每門牌張從大至小,排列如下:
  • 十字:尊萬萬貫、千萬、百萬、九十、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
  • 萬字:尊九萬貫、八萬、七萬、六萬、五萬、四萬、三萬、二萬、一萬。
  • 索子:尊九索、八索、七索、六索、五索、四索、三索、二索、一索。
  • 文錢:尊空沒文、半文錢、一錢、二錢、三錢、四錢、五錢、六錢、七錢、八錢、九錢。
十字門的「十」指十萬貫,一索指一百文錢。「空沒文」是一錢都無的意思,在潘的《續葉子譜》及馮的腳例中又名「空湯」,到後世則變成默和牌的「全無」及客家六虎牌的「毛公」。麻雀的「白板」也可能源出於此。以上各門之中,最大的牌都冠以「尊」字以資識別,故萬萬貫、九萬貫、九索及空沒文合稱「四尊」。留意文錢一門的大小與其他三門相反,這是由於貫錢中間有空洞,所以設計者以「空」字為好意頭,最小額的「空沒文」最尊,愈大額的文錢愈卑。

明代葉子的十字與萬字兩門牌均繪有《水滸傳》人物,而索、錢兩門則以八卦卦象與錢幣作圖案。我手邊沒有明代馬弔照片,但讀者看下圖這副清末的客家六虎牌,也可以對明代葉子的十、萬兩門牌有些概念:

一副 1896 年的六虎牌(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近世有說「麻將」之名來自「抹將」,玩家抹的一百零八隻數字牌,代表梁山泊一百零八將。此說明顯受到葉子花色影響,可是從明代馬弔開始,以至後來出現的默和牌、棍牌、六虎牌等等,都只有十、萬兩門及少數特殊牌才繪有水滸人物圖案,所以這個「抹將」傳說,相信只是近人穿鑿附會。

首局開始之前
馬弔有四名玩家。開始打馬弔之前,各玩家先拈牌決定坐次及決定首局「樁家」(後來中國牌戲的所謂「莊家」,即此之音變),不過按《葉子譜》所述,明代也有玩家「選將以盧卜,植幟於壇」,也就是用擲骰來決定,所以我們不妨取擲骰這種較簡單的方法。其他三名閒家,術語稱為「散家」。今日股市有所謂莊家與散戶,二詞其實源遠流長。

馬弔的輸贏以注數為單位,每注大小必須是某個基本注碼的倍數。這個基本注碼稱為「」,今時今日打麻雀所謂「出衝」,即源於此。由於注碼有時會由二人對分(日後再解釋),因此一衝的數目,以雙數為宜。每注大小有幾多衝,腳例並無解釋由誰決定。按常理推測,應由樁家話事。為免有人心存僥倖,瘋狂地加大注碼,以圖一鋪翻本,遊戲之前,各玩家須議定注碼上限。之後每局,樁家可於開局前,在該上限之內決定一注的大小。例如一衝兩元,上限五衝(亦即十元),那麼每局樁家就可以任意將該局注碼定為一至五衝。

基本流程與概念
馬弔是鬥牌遊戲(只有不明就裏或看得 TVB 古裝劇太多的人,才以為它與打麻雀這種湊牌遊戲屬同類),每局分五個階段:
  1. 開局。
  2. 報告「異賞」。若有人有異賞(某些奇牌組合),此局必須終止,並進行結算。
  3. 提出「免鬥」。若有人符合免鬥條件,他有權要求終局及結算。
  4. 鬥牌。
  5. 結算。
頭四個階段的規則十分簡單,結算方式卻異常複雜,其中從鬥牌而來的收入可分兩種。第一種是「」,類似打天九的戙數或客家六虎牌的湖數,憑玩家得牌數目而定。第二種是組合得分,視玩家所贏牌張中有何組合而定。明代馬弔的牌組名目繁多,到清代更一發不可收拾。

注碼的流動方式亦分三種。最常見的稱為「」,只介乎樁散之間,散家與散家之間並無數目來往。讀者可將此「開」附會為打開對方金庫的門。這是最主要的結算方式,所以一般來說,樁家才是散家的最大對手,因此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於《牌經十三篇》謂「馬弔之法,三人同心,以攻一樁」,而後人介紹馬弔時,亦多從此說。

馬弔另一種結算方式稱為「敲門」,只由散家向其他散家收取注碼,樁散並不往來。還有一種方式戲稱為「」,由有異賞者向其他三家(不管樁散)收取注碼,一些其他中國牌戲亦有此方式,例如打天九有「四大賀」與「賀尊」。

十字門的「百萬」於腳例中稱為「百老」,有特殊地位。儘管百老並非十字門的頂張,但許多情況下,持有百老者往往佔優,這點日後再談。

開局
無論是馬弔、天九抑或麻雀,其開局方法不過是種儀式,相對於打牌規則來說,並不重要,原則上只要各玩家能隨機獲發牌張,而樁家又合理輪換就行,腳例的規定,不必緊跟,不過馬弔的開局方式頗有趣味,值得一提。


每局馬弔開局時,由樁家的上家負責洗牌,樁家的下家負責派牌。獲發首張牌的玩家稱為「頭家」,決定頭家的方法有如麻雀或天九,以一個隨機數字數算。腳例中這個數字又是以拈牌取得,但此處為求方便,就當是擲骰子決定。與麻雀不同,數算頭家時,是由樁家的對家數起,所以若擲得四或八,首張牌就由派牌的玩家自得;若擲得三、七,則由樁家取得。由於四位玩家各有角色,因此馬弔當時又謔稱為「四不閑」。數出頭家之後,就由頭家位置開始,按坐次派牌,每次派給每位玩家四張,分兩輪派完。完成之後,每名玩家應有八張牌,餘下八張放在檯中央作底牌

馬弔的樁家,除了首局由拈牌或擲骰子決定,其餘每局,分四種情形:
  1. 若散家有「異賞」,可以「奪樁」成為下任樁家。若樁家有異賞,或多於一人有異賞,腳例並無說明如何處理。按常識判斷,大扺按坐次(可從頭家算起)由首位有異賞者接任。若該人恰巧為樁家,則連樁。
  2. 若有玩家提出免鬥,則下一局重新(拈牌或擲骰子)選出樁家。
  3. 若鬥牌後,樁家能贏取一副稱為「大活百」的牌組,就可以連樁。
  4. 其餘情況,由樁家的下家接任。
簡言之,異賞奪樁,免鬥拈樁,大活留樁,下家輪樁。異賞與大活百的定義,以及免鬥條件,日後會說明。

當我細讀《馬弔腳例》的時候,最令我驚訝的,是腳例有數處跟打天九的規則極為相似。前述的「賀」牌即其一,數頭家的方法為其二:馬弔跟天九的方法原來相同。以後我們還會看到另外一些頗堪玩味的相似之處。(待續)

馬弔腳例》、重構明代馬弔牌例(一)、(二)(三)(四)牌例比較

(關鍵詞:馬弔、馬吊、打馬吊、馬吊牌)

註:
[1] 今時今日弔、吊二字分工,前者專指弔唁、弔喪,後者指懸吊,故今人多將「馬弔」寫成「馬吊」,但「吊」字本來只是「弔」字的俗寫,古時弔譜亦很少將「馬弔」寫成「馬吊」。
[2] 其實應該稱為「弔例」,但為免與其他馬弔牌例(尤其是清代那些)混淆,故取《馬弔腳例》此文章名稱的後二字為簡稱。

6 則留言:

匿名 說...

找遍互聯網,也沒有馬吊玩法的詳細講解。難得博主開了個頭,可是怎麼不繼續下去了?等待更新。

The suffocated 說...

哈哈,不是「不繼續」,而是「待續」。敬希多多支持。

Lingkun Cheng 說...

謝謝文章。看完後隨了覺得馬弔有與天九相似之處之外,還覺得也有像十三張和日本麻雀之處:

十三張,又名中國撲克: 開局後先看看有沒有可以報到的牌,如三花三順等。如有者則可有權要求終局及結算。此點跟馬弔中的異賞相同。

日本麻雀: 日本麻雀有所謂Dora牌,在牌龍尾第三戙打開一隻牌,其所表示的下一隻牌如食出而有該牌者將有額外加番。馬弔亦以牌龍尾的兩隻牌決定賞罰。兩者雖非完全相同,但亦有相像之處(遊戲結算時以牌龍尾之牌決定額外賞罰)。

謝謝詳解!

The suffocated 說...

原來如此!以前看日本漫畫遇到 Dora 牌情節,完全摸不着頭腦,多謝說明!

匿名 說...

关于数算头家时的那个随机数字,脚例中是以樁下首拍出的底牌面叶为准,而非拈牌。拈牌是“牌分四聚,人拈其一”,只用来分座次、定樁首。

hillv2 說...

请问那副清末六虎牌的出处是哪里?大英博物馆有写明那是客家六虎牌吗?还是作者自己根据牌型判断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