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讀《七色部落--玩GAME﹕東莞牌》札記

電鋸今期刊於《明報》的大作《七色部落--玩GAME﹕東莞牌》一出,我即時拜讀。能夠將複雜的傳統牌藝寫得那麼有趣味,果然是妙筆生花,不過當中有些歷史細節,可以商榷一下。

首先是「遊糊」這個名稱,正寫應為「遊湖」。晚清徐珂 (1869-1928) 於《清稗類鈔.骨牌之博》謂:「杭之西湖,蘇之虎邱,揚之紅橋,其船皆曰湖船,客皆曰遊湖。馬弔取乘馬之義,遊湖取乘舟之義耳。」清代有些馬弔或骨牌類遊戲都稱為「×和牌」,例如「碰和」、「默和」及「遊和」。有人因諧音緣故,亦有人(如徐珂所引掌故)因附庸風雅,以「湖」代「和」。後來「和牌」亦因諧音而轉變為北方所謂「胡牌」或廣東人所謂的「食糊」,但是字面上,遊戲的名稱應該仍以「湖」字而非「胡」或「糊」作準,譬如天九類的紙牌遊戲,有「十五湖」。

至於電鋸說廣粵土語將「遊湖」讀作「遊撫」,我不是語言學家,不清楚此音變有否源自粵語的因素,不過我懷疑所謂「遊撫」,其實是「遊虎」之誤。清代的馬弔或骨牌類遊戲乃從宋、明二朝變化而來,而明中葉時又有所謂「看虎」及「鬬虎」之法。粵語中「虎」、「和」、「湖」俱為近音,要是說廣東人保留舊式命名風,以「×虎」來稱呼「×和」或「×湖」,並不為奇。電鋸先前提過的「客家六虎牌」,也是以虎為名。

電鋸稱東莞遊湖牌即是碰和牌,這個我有點保留。天九及馬弔的演變過程極為複雜,有時不同的遊戲亦有相同名稱。由於有關的舊文獻不多,我們現時很難完全重構舊日各種「×和」牌的玩法,所以也難肯定遊湖是否就是碰和。電鋸引了民俗學家 Stewart Culin (1858-1929) 的文章及人類學家務謹順爵士 (Sir William Henry Wilkinson, 1858-1930) 的文章來支持他的論點,問題是這兩篇文章所提及的 Kán Ú / Khanhoo 並無中文名稱。從發音去看,Khanhoo 應是「看虎」或「看湖」,說 Khanhoo 是「碰和」有點難以置信。(有無讀者懂得 Wiles-Gade 或 Yale 拼音法?Khanhoo 中文應是甚麼?)前述的《清稗類鈔》,就分別有「紙牌之碰和」及「紙牌之遊湖」兩節。而「骨牌之博」一節亦將碰和與遊湖相對而列,可見遊湖與碰和不同:
游湖,一曰游和,對於碰和之和而言也。亦曰由吾,謂可任己意也。其牌為六十葉,康熙時始盛,然前人用三十葉。其曰看虎,【一名鬬虎。】
最後,電鋸文中引 Sir William 曰「東莞牌不單是麻將始祖,更是西方撲克牌的始祖」,這個講法不大準確。古代骨牌及馬弔類遊戲演變至現代天九及麻雀的過程極為複雜,正如電鋸文中所說,古時馬弔與現代麻雀的玩法其實大相逕庭,只有 TVB 那些古裝劇才會以為兩者一樣。然而本博前文提過,現代麻雀確有不少元素來自古時馬弔(例如筒索萬的花色以及「莊」、「沖」等等術語),所以說遊湖牌是現代麻雀的始祖,並不完全正確;若只局限於遊戲玩法,倒有可能。

9 則留言:

匿名 說...

我的母親大人甚愛玩這種紙牌, 她的牌友大都是七十至九十歲的婦人; 但老父卻甚厭惡之. 我年輕時也略玩過, 但早已忘記. 不過從你的資料顯示原來此遊戲已有息微的危機, 忽有要傳承文化之感....

Chainsaw Riot 說...

謝批評。
受教也。

The suffocated 說...

匿名君:你是否搞錯了?《七色部落--玩GAME﹕東莞牌》是陳電鋸的大作,而不是我寫的文章。你應該多謝電鋸先生才對。

電鋸:乜咁客氣,係我學到嘢至真。你唔講我都唔知 Wilkinson 原來叫「務謹順」,重係駐華及駐韓領事。

Johnson Lau 說...

如果你識東莞話, 就會知道東莞人讀粵音wu為fu. 例如打麻雀"食胡", 東莞話讀作"食撫"; BB食的"糊仔", 東莞話讀作粵音"撫宰" ("仔"字讀"宰"音). 姓"胡"亦讀"符"(第4聲), 而"湖"字亦讀"符". 雖然聲母不同, 但調是一樣的.

Lingkun Cheng 說...

除「虎」、「和」、「湖」近音之外,亦有「符」:

《清稗類鈔.叉麻雀》中有:「雙風對對符」,對對符應是對對胡之意。又,今日之日本麻雀亦以「符」為計分單位。

此外,亦有「壼」為近音:

如閣下所言,根據揚州畫舫錄記載,當時有一種稱為「碰壼」的牌戲。另外,古之「投壼」亦是遊戲,不知會否有關。

The suffocated 說...

記憶所及,投壺是把箭投隻壺中的遊戲,與牌戲毫無關係。儘管「壺」的其中一個粵音與日常所稱的「十五wu2、遊wu2、六wu2」的wu2音完全相同,但若它是本字,舊文獻應多有記載(例如可能有小說情節會說主人翁嬴了幾多壺等等),但實際上好像只有《揚州畫舫錄》才記載過「碰壺」這個名字,所以我覺得「壺」暫時仍未適合列作wu2的本字。

不過「壺」作wu2確有其可能。最有趣的,是《揚州畫舫錄》當中說「……碰壺,以十壺為上」,又說「近今盡鬥十壺」,似乎碰壺有一種「壺數」可以計算,不知是否類似六虎的糊數或麻雀的翻數。

「雙風對對符」的對對符,應該並非「對對和」吧,因為徐珂所引原文為「
麻雀何難打,祇求實者虛。逢須要算,死聽不為輸。三項家家大,【中發白。】雙風對對符。」其中「逢須要算」一句,原文作者很明顯是取「和」字作食糊的意思的。此處「符」字大概只是用來表達「相符」之意。

匿名 說...

马吊、游湖、碰和、十和、麻雀、四色牌、十五湖都计和/副,计分单位是一样的。

匿名 說...

据娄子匡《新年风俗志》(1935年版),淮安有一种牌叫“八十四”(同十五湖),其中一种玩法叫“十和”,即是十和成牌。

The suffocated 說...

哎哎,马吊不是麻雀类型的游戏呀!若阁下赏光的话,不妨一读在下的"重构明代马吊牌例",就会明白的了。许多人都混淆了马吊与麻雀,其实两种游戏的玩法和计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有密切关系的只是牌张而非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