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解釋天九遊戲之中有關奇牌的規則,並補充一下之前敘述過的基本玩法。
研究天九之困難
考究近代天九玩法的最大問題,是解釋天九規則的文章稀少。書籍方面,一直以來為近人所知的只有以前提及過的民俗學家
Stewart Culin (1858-1929) 所著的
TÁ T'ÍN KAU (1893, in
Chinese Games with Dice and Dominoes and reprinted in
Games of the Orient: Korea, China, Japan, 1958)。Culin 是賓汐凡尼亞大學的考古及古生物學者,也是著名的民俗學家與遊戲收藏家,其權威毋庸置疑,但他的記載中,並
沒有現代天九之中的七支、八支、文至尊、么結與擒這幾種奇牌玩法,即使是基本玩法,也沒有入一、入二之例。結果天九規則的論述有一世紀的空白,而要學現代天九的玩法,唯有靠長輩教路,或靠網上說明。
依靠長輩教路,有因長者記憶衰退而有所遺漏的危險。靠網上所載規則的話,有關敘述不多。以前網上好像有個「天九同學會」,但現已經停止運作。執筆時,解釋天九玩法的網頁,除了本網誌之外,只得六個:
- Siu-ki Wong (1996), Heaven-Nine Game Manual(存檔)
- Joe Celko (1996, 2002), Tien Gow (Heaven Nine)
- Rules to Tien Gow, DominoeRules.com, 1999
- Chung Pang Lai (2000), Heaven Nine - a Chinese Domino Game
- Alan Chan (2001), 天九遊戲規則(存檔)
- 中文維基百科的天九條目
依靠網上流傳的天九規則有兩個毛病。首先,撰寫者是新手還是老手,其記載有多可信,我們不得而知。其次,即使眾口一詞,我們亦無從判斷到底大部份人都是如此玩法,還是網上以訛傳訛。事實上,上述六個網頁中,確有部份很有「抄考」的痕跡(後記:以上 #4 的作者 C.P. Lai 留言證實,#2 的 Joe Celko 其實是得他首肯,才參考了 Lai 的部份文章,並非抄襲;原文或對上述各網頁作者不夠公允,本人謹此致歉)。這造成了一個吊詭的現象,就是網上所載規則未必真確或流行,但由於較多人閱讀(例如維基百科),這些未必流行或合理的規則反過來可能被新手誤奉為標準。
即使長輩或網上所教的規則為真確,由於過去一世紀並無天九例書,各方玩法出現分歧,例如上述六個網頁所述的各套奇牌規則就有很大出入。雖然我們仍可以不同角度(例如規則是否公平、一致、簡單、具策略意義,以及奇牌的回報是否合理等等)評估一眾俗例的好壞,作出取捨,整合一套標準規則,但難免有先入為主或不能服眾的危險。如何制訂一套標準,費剎思量。本篇拖了足足兩個月才動筆,其一是考慮需時,其二是我要到大學圖書館及各公共圖書館查閱各有關「天九」或「骨牌」的書本,看看除了 Culin 的牌例之外,還有沒有凔海遺珠。
終於,在書海浮遊了兩個月之後,給我找到另一份詳述天九牌例的文獻:
Ng Kwai-Shang (1886), A Book on Chinese Games of Chance, Kwong Cheong Printers, Hong Kong.
此書成書於百多年前,比 Culin 的著作還早,英國也還未向清政府租借新界。作者時為香港巡理廳的 Second Clerk,相當於今日裁判法院的二等律政書記。據其序文所說,此書目的為讓當時的 "Peace Officers"(此詞彙於書中似非「治安官」的通稱,而是特別指舊香港一種由私人聘請的治安官,與警察有同等法定權力,其中文職銜不詳,今譯和平主任)瞭解南中國的博戲。雖然此書作者並非如 Culin 般為學者,但 Ng Kwai-Shang 一來是香港人,應該比 Culin 更能瞭解中國博戲,二來其書是為公務而寫,因此此書內容亦應可信及帶有權威。令人驚喜的,是 Ng 氏的牌例幾乎和 Culin 的完全吻合,而且它還載有 Culin 牌例所無的七支、八支、么結與擒這幾種奇牌玩法。至此,如何整合標準牌例的問題一掃而空。除了以下三處,我會以 Ng 氏牌例為依歸:
- 據 Ng 氏牌例記載,讓每局的勝者成為下一局的莊家,稱為「飛莊」;如麻雀般讓各玩家輪流做莊,稱為「輪莊」。今時今日一般玩家都只容許飛莊,Culin 氏與本系列的規則亦然。
- 入一、入二仍納為標準牌例。原因這是現今每個玩家都採納的玩法。
- Ng 氏、Culin 氏及我家均無文至尊的玩法。但現今不少人亦有採用文尊玩法,因此文子的至尊、么結及擒牌,將在本系列視為標準但可供選擇的牌例。
(註:我所學的基本玩法,除了有入一、入二之外,還有一點與 Ng 氏牌例有分別,就是除了有天或九的牌組之外,其他牌組只可拆打,不能拆出。譬如我手持三文地八,兼獲本回合先手,那麼我不可以只出單地、單八、雙地或地八;如果我要打出這個牌組內的牌,就必須整個牌組盡出。然而若他家獲先手,打出人七,那我可以拆開牌組,只用地八打。此規則原意在於防止玩家「打龍通」,刻意出威力較小的牌讓同謀擊打,上述 Wong (1996) 綱頁也是採取此例。本系列不用此規定,除了為了盡量避免增刪 Ng 氏牌例,也為了此規則難於執行。如果上面的例子中我獲先手,拆出地八,而後來墊了另一隻地,那麼未必有人會發現我拆開過三地八。牌例的規模遠較法院的法例小,若不能全面執行,實在太可笑。)
補充:基本玩法
本系列所載的基本玩法與 Ng 氏及 Culin 氏牌例幾乎完全相同,較明顯的例外是現在每個天九玩家都用的入一、入二規則為二氏所無。
前文提到,若原莊家敗了牌局,卻入一或入二,其所贏戙數不得加倍(即莊家倍數為一),但上述六個網頁都沒有提及這點。我想我有必要說明一下不加倍獎賞入一或入二的莊家的原因。
試想像四名玩家之中,A 玩家分數遙遙領先,且於本局中為七連任的莊家(不要以為這不可能,我的嫂子初學天九時,我家三位老手竟然都被她壓制,試過讓她連任七次莊家),已取六戙。餘下兩戙,假設只有閒家 B 能勝過莊家。若 B 刻意輸牌,三名玩家各輸 (7+1)×5 = 40 分(其實八戙全取是奇牌的一種,稱為「八支牌」,結算時要再乘四倍,但此處暫且不理),但若 B 結牌,莊家入二,B 要賠 (7+1)×2 = 16 分,另向兩位閒家各收 5 分,總共輸 6 分。輸 6 分總好過輸 40 分,但 B 結牌兼制止莊家連勝,反而比輸空戙的兩位玩家輸得還多!若天九變成運動,或者舉行爭取名次的天九比賽,上例中 B 甚至會因結牌而令名次下跌,反而刻意輸牌可保名次不變,這並不合理。莊家入一或入二,應與閒家一視同仁,不應加倍獎賞。
奇牌
以下一律假設開局時莊家已經 n 連莊。天九牌例中,以一些特殊方法去勝出一回合或結牌,會有特別獎賞。
1) 賀尊、包尊
至尊分兩種。武至尊是山雞加大雞六,為常例所有;文至尊是一對伶冧六,有些玩家(包括 Ng 氏、Culin 氏及我家)並不採納,只視一對伶冧六為普通的文對。若要玩文尊的話,為求與武至尊的規則一致,本系列將視
文尊和武尊一樣,既不能被擊敗,亦不能打擊任何牌。
(註:執筆時,維基百科網頁 (accessed on 2009-04-05) 指玩家可用一對高腳七擒殺文尊。這樣做會失卻「至尊」的意義,亦與武尊規則不一致,故不採納。Chan 2001 的文至尊規則與本文相同。)
開局時或在牌局中途打出至尊稱為「
賀尊」,用至尊結牌則稱為「
包尊」。
賀尊的話,獎分為兩戙乘以莊家倍數,即時支收 ── 若閒家賀尊,另外兩名閒家即付 2 分,而莊家即付 2(n+1) 分;若莊家賀尊,各閒家須付莊家 2(n+1) 分。
包尊的話,其他玩家不用支付賀尊的分數,但結牌者本來
贏的分數要再
雙計。舉例:
(a) 若閒家包尊,莊家有一戙,其他人輸空戙,那麼莊家須付結牌者 3(n+1)
×2 = 6(n+1) 分,而另外兩名閒家須各付 5
×2 = 10 分。
(b) 若莊家包尊,閒家 A 有一戙,另外二人無戙,那麼 A 須付 3(n+1)
×2 = 6(n+1) 分,而另外兩名閒家須各付 5(n+1)
×2 = 10(n+1) 分給莊家。
(c) 若莊家包尊,閒家 A 入一,閒家 B, C 無戙,那麼 B, C 須各付 5(n+1)
×2 = 10(n+1) 分,但閒家 A 卻只收莊家 (n+1) 分,而不是 (n+1)
×2 分。包尊的人所
贏的分數才要雙計,輸的不用(沒理由他包尊反而要輸多些吧)。
(註:Culin 牌例大致上是 Ng 氏牌例的子集,可是 Culin 牌例沒有包尊的規條,因此用至尊結牌會視為賀尊,而各人計算結牌分數前,亦需先付清賀尊的分數。此外,若玩家連續 m 局賀尊,獎分將以 m 倍計,此例為 Ng 氏牌例所無。現時人人都有包尊的規則,亦無關於連續數局賀尊的規條,故本系列依循 Ng 氏而非 Culin 牌例。)
(註:Ng 氏將賀尊與包尊視為互相排斥的情況,賀尊只限於開局或牌局中途打出至尊,而包尊是用至尊結牌,因此包尊時不會有賀尊的獎分。據我所知,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不過 Celko (1996, 2002) 跟 Lai (2000) 都容許包尊時先收賀尊分數,再收取結牌分數的倍數。他們對下述的「四大包」亦同樣處理。)
2) 四大賀、四大包
開局時或在牌局中途用四文武贏四戙稱為「
四大賀」,用四文武結牌則稱為「
四大包」或「
賀四結」。
四文武有四隻牌,至尊有兩隻牌,所以四文武的獎分比至尊多一倍。四大賀的話,獎分為四戙乘莊家倍數,即時支收。四大包的話,其他人不必支付賀尊的分數,但結牌者所贏分數再
四倍計。
(註:University of Waterloo 的 Elliott Avedon Museum & Archive of Games 所載 Culin 的 TÁ T'ÍN KAU,指初任的莊家若四大包,總共贏 3 倍,這很明顯是光學認字將 8 當 3 的錯誤。我查過文章的原本,的確是 8 倍,與 Ng 氏牌例無異。)
留意四文武跟至尊不同,是可被擊敗的組合,若 A 出四人七,B 用四天九打,那麼 B 才是四大賀或四大包之人。此外,賀尊或四大賀那些即時支收的的獎分與結牌時的分數為獨立計算。以上面的例子 (a) 來說,即使結牌者的七戙中有四戙是因四大賀而來,他結牌時向其他玩家收支的分數依然不變。
3) 么結、擒
「
么結」就是用最小的牌來結牌,俗稱「吉」(刺的意思,時常被人誤以拮据的「拮」代替;雖有
正字,但未錄在 Unicode 的 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中;詳見詹憲慈《廣州語本字》)。若只玩武尊的話,用山雞結有特殊獎賞;若也玩文尊,用
一隻伶冧六結牌也有獎賞。么結的獎賞方式與包尊相同,都是結牌者所
贏的分數要再
雙計。
(註:本系列中,用兩隻伶冧六結牌不算么結,而是文至尊。如前述,本牌例的文至尊與武至尊一樣,是無敵的組合。)
跟至尊不同,單隻的么牌是可以被擊敗的。如果么牌給一般的牌擊敗,則與正常牌局無分別,然而,若玩家嘗試用山雞/伶冧六結牌,卻給大雞六/高腳七
結牌,這種情況就稱為「
擒」。一旦被擒,么結失敗的玩家要
包賠其他玩家的
損失給勝者,再
雙計。
(註:Ng 氏其實有點語焉不詳,他的原文指玩家若嘗試么結,卻給大雞六/高腳七擊敗,那麼么結失敗的玩家就要包賠並雙計。從字面講,若 A 出山雞,B 用大雞六打,C 用九結,那麼也應該算「擒」,可是這種隨時會為人作嫁衣裳的規則似乎不大合理,會大大降低擒牌的意欲。基本上,現在所有玩家都要求出大雞六或高腳七的玩家擊敗么牌之餘還要結牌才算「擒」。)
舉例說,若閒家 A 在最後一回合得先手,出山雞,卻給閒家 B 用大雞六結牌,而 A 最後有一戙、B 有兩戙、閒家 C 入一、莊家輸空戙,那麼本來 A 輸 3 分、C 贏 1 分、莊家輸 5(n+1) 分,但是因為 A 的山雞被擒,所以現在 A 要輸 [3+5(n+1)]
×2 分、C 贏 1 分、莊家不用輸。
被擒的玩家要包賠並雙計,聽來苛刻,實際上若他么結成功,就可以贏其他人的分數兼雙計,因此么結的風險與回報是大致相稱的。
(後記:有讀者問上例之中
應由誰支付分數給入一的玩家,答案是和往常一樣,由結者支付,這樣做也符合么結的風險與回報相稱的原則,不過前述的六個網頁的作者均無講清楚他們的做法,而我也相信他們當中有些人會要求被擒者負擔所有支出。)
(註:上述一些解釋天九玩法的網頁有所謂「以擒為大」的規則,意思是若玩家 A 嘗試么結而玩家 B 嘗試擒,那麼不論其他玩家有否更大的牌,B 都能夠結牌。另有一些網頁有所謂「么雙擒四」的規定,意思是被擒的時候,要包賠再四倍計。這兩條俗例,前者令擒牌變得更容易,後者令擒牌的回報更高。么結的風險與回報應該怎樣平衡,實在見仁見智,本文以 Ng 氏牌例為依歸,並不採納這兩條俗例。我玩了近三十年天九,向來擒牌都是雙計的;老實說,「么雙擒四」這種講法,我還是因為上網搜集資料才第一次遇到。)
(註:上述 Chan (2001) 網頁中更有四文武也可以被擒的規定。我覺得這不是好規則,蓋擒牌本是用來反制么結的措施,而么結是令遊戲更剌激的奇襲手段,但四文武本身卻是好牌,即使沒有四大賀或四大包的獎賞,打出四文武仍是攫取戙數的王道方法。讓四文武被擒只會硬生生減低玩家出好牌的誘因,無甚正面意義。)
Ng 氏牌例容許用文子么結,但無文至尊的規則。現今幾乎所有玩家都把文至尊、文子么結與文子擒牌綑綁在一起,視作一整套不可分拆的子規則。故本系列亦順應潮流,將此種做法納為標準:
玩家要麼將文子的至尊、么結與擒三種玩法都採用,要麼三種都不用。
4) 七支牌、八支牌
根據 Ng 氏一書,現時所謂的「七支牌」及「八支牌」,原名為「
七隻大」及「
八隻大」。天九牌例規定,若玩家出了七戙以後仍無戙,不論他餘下那隻牌如何大,亦必須棄權,無資格結牌。所謂七支牌或八支牌,兩者都是指結牌者全取八戙,而分別在於七支牌要靠這個有關自動棄權的規定來結牌,八支牌則不用:
- 七支牌指玩家先取七戙,而餘下一隻牌本身不能保證結牌。
- 其他情況下全取八戙,包括最後一回打出兩戙或以上的牌組,或打出理論上能保證結牌的單牌,即屬八支牌。留意「理論上能保證結牌的單牌」未必是天或者九,例如我中途出了雙天,那麼在最後一回合,地牌在理論上也能夠保證結牌。
若有人得七支或八支,餘下三家就要輸空戙。原本各家要輸 5 分再乘以各自的莊家倍數,但七支跟八支另有計法:七支牌雙計(即是輸 10 分乘以莊家倍數),而八支牌則四倍計(亦即輸 20 分乘以莊家倍數)。
例如閒家八支牌,另外兩閒家各輸 20 分,莊家輸 20(n+1) 分。
(註:上述六個網頁關於七支或八支牌的規則異常混亂。Wong (1996) 規定八支不可用單牌結。Celko (1996, 2002) 規定八支開局時玩家不可出不能擊敗的牌。例如若玩家有雙地單天,他亦不能在開局時出雙地,原因是這局中雙地無牌可打。DominoeRules.com (1999) 沒有七支或八支牌的玩法。Lai (2000) 的有關規則與本文相同。Chan (2001) 規定七支與八支的第一回合不能出天、九或至尊,而八支牌不得用最大、最小、至尊或四文武來結牌。維基百科 (accessed on 2009-04-05) 指八支的第一回合不能出天、九或至尊,如果用單牌結牌,該牌必須是天、九或么牌。各網頁對七支或八支牌的計分方法亦未盡相同,有些差異相當明顯,有些十分微妙。)
當其他奇牌的結牌方式與七、八支相容時,分數累計。譬如八支牌兼四大包,分數為 20 分乘 4 再乘莊家倍數;七支牌兼么結,分數為 10 分乘 2 再乘莊家倍數。
(註:這種累計方式可能令運氣壓倒技術,例如一鋪八支牌兼四大包,最少也收 320 分,其他玩家技術再好,也很難追和。若要把天九推動成運動,限制運氣在遊戲所佔的比重有其必要。若舉行以爭奪名次為目標的比賽,讀者也許可以規定,當玩家同時以包尊/四大包/么結及七/八支牌方式結牌時,只以兩者當中較高分數計算,而不累計。譬如八支牌兼包尊只當八支計,七支牌兼四大包只當四大包計,而八支牌兼四大包當八支或四大包計。更簡單的做法是索性限制玩家賠分的上限,例如可以限定在任何情況下,閒家每次最多輸 40 分、莊家最多輸 80 分,這樣亦可避免莊家加莊太多,令遊戲的上落變得過大。)
講完奇牌,天九的打牌與計分方法已全部講完。希望你會享受天九遊戲。本系列的
第九篇會有本文所述的賞例的小結,而
下一篇,我們會做說明開牌和叠牌這兩個不大重要的程序。
鳴謝:本篇得到多年前已在網上介紹天九玩法的 C.P. Lai 君賜教,作者謹此致謝。
天九入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由本人製作,支援藍牙多人對戰的天九遊戲
T9 已經悄悄上架。若各位喜愛天九,請到 Google Play 支持本人繼續開發。儘管這是個收費軟件,但只要回本,我就已經很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