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亞視新聞如何塑造錯誤語境

昨晚的亞視六點鐘新聞,報道梁家榮在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特別會議之中,與部份議員的對答。令我感興趣的是亞視新聞如何用剪接技巧,造成誤導。報道的全文如下,摘自亞視網站:
亞洲電視執行主席張永霖表示,會確保新聞部自由及獨立運作。負責亞視新聞部的高級副總裁梁家榮就表示,從沒感到管理層干預新聞自由。

議員除了想知道亞視最新人事及財政狀況,亦都關心新聞部是否享有編輯自主。

(A) 亞洲電視新聞部高級副總裁梁家榮說:「我在亞視新聞部十八個月,我從來沒感覺過我上司干預到我們新聞部編輯自主。」

(B) 他表示,在王維基入主後一度請辭,並非因為政治壓力:「新聞理念不同。」

議員何秀蘭問:「他要求你用甚麼方式?用甚麼方式報道?。」
梁家榮:「他沒有要求,他說出他的理念,我覺得與我過去這麼多年的理念不同。」
何秀蘭:「可否講講中間距離?」
梁家榮:「說不出距離,是兩個不同世界。」
何秀蘭:「你覺得那是商業上要求抑或政治上要求?」
梁家榮:「我不覺得是政治上的要求。(何秀蘭:「即是商業上的要求?」)我說了是純粹一種學術性。」

(C) 議員劉慧卿就說:「你們十成十是中央台,現在大陸新聞多到不得了,我覺得亞視已經幾『紅』了,所以覺得這是甚麼台?是否香港人的電(視)台呢?」

梁家榮:「我很不舒服聽到指內地新聞這麼多,這件事很難評定,我們不可以用為何你播這麼多內地新聞,或者為何有這麼多中央台片段,來評定任何一個新聞機構所謂的編輯方針。我們香港很多人都關心內地發生甚麼事,譬如內地有甚麼重大政策宣布是影響香港,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跟香港觀眾說明白。」

(D) 議員梁美芬說:「曾經提過的方向是『新聞娛樂化』,我是很反感。」

梁家榮:「只要我一天在亞視新聞部,希望大家留意究竟新聞會怎樣化。希望大家看緊亞視新聞部表現,繼續給多點批評、意見。」

(E) 最後,議員黃毓民說:「剛才我們有些議員教亞視新聞部如何做節目,我覺得這點非常荒謬,浪費我們時間。」

(F) 執行主席張永霖就表示,重視新聞自由:「張永霖想向全香港市民及立法局(會)這麼多位議員作出一個很大承諾,張永霖絕對不會干擾、干預亞視的新聞自由。」

張永霖表示,會給予新聞部極大發展空間,又認為亞視要堅持言論自由,提升公信力。
從網民上載到 YouTube、由 NOW 及有線電視所拍的立法會會議片段,我發現上面 (A) 至 (F) 六段原來並不是順序的,例如 (A) 段和 (F) 段是連續的兩段回答。上面有幾段問答亦經過刪節。剪輯新聞片段,理所當然。然而,若剪接的結果令觀眾有不實印象,便是一種錯誤。去年七月,BBC 曾經掉亂記錄片的時序,令人以為英女皇因不滿著名攝影師 Annie Leibovitz 而離開攝影場地。最後 BBC 承認錯誤,向女皇道歉

一般觀眾看這段亞視新聞,都會認為黃毓民在批評劉慧卿或梁美芬。梁美芬我不知道,但劉慧卿確有在會議中「教」亞視參考外國高質素的電視台如何做節目,並希望亞視可以重新製作「龍門陣」這類時事清談節目:



然而,重點並不是黃毓民是否在批評劉、梁二人,而是亞視令人以為黃毓民在批評兩人在 (C), (D) 中的意見。要留意兩人並沒有在 (C), (D) 中教亞視如何做新聞工作,因此亞視的剪接製造了錯誤的語境。

我懷疑這是故意的。事實上,即使是 (C) 段本身也刪剪得非常誤導。驟看起來,我相信大部份觀眾都以為劉慧卿批評亞視有太多關於內地的新聞,或採用太多內地的新聞片段。但從有線電視拍攝的會議片段,我們卻發現劉慧卿批評的是亞視太多時純粹轉播中央台的新聞,而不自己詮釋。說得白一點,就是跟足內地立場,照內地的稿子讀:



梁家榮這個偷換概念的回答,經剪接後卻變成指出劉慧卿如何荒謬的武器。

梁美芬那一段也顯得很奇怪。「曾經提過的方向是『新聞娛樂化』,我是很反感。」梁美芬回應的,其實是傳聞指王維基和梁家榮不咬弦的原因在於前者力主新聞娛樂化而後者不從。可是沒留意亞視人事變動的觀眾,根本不知所云,而 (D) 段中梁家榮的戲言,反而成為娛樂化的新聞。

為甚麼這麼多議員的提問片段不揀,偏要揀 (D) 段,我也十分不解。(C) 段劉慧卿的發言中其實被刪掉了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就是亞視如何應付商家以抽廣告的形式來間接干預新聞部運作。梁家榮回答說從未聽過亞視有這樣的問題。從新聞價值看,這段問答比現時 (D) 的高很多。我不是說新聞娛樂化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可是一來本來有關亞視人事變動的問題是「王維基與梁家榮的不和是否因『新聞娛樂化』而起」而不是「王維基辭職後亞視會否走『新聞娛樂化』路線」,二來梁家榮也沒有澄清亞視會否走這條路子,除非這段新聞的用意是想表達亞視新聞部方向不明朗,否則我們只能把 (D) 段問答視為「無料到」。即使不想劉慧卿的發言佔新聞大多時間,其他議員跟亞視和政府之間亦有很多有看頭的問答片段。

我不想太陰謀論地批評亞視新聞部的取材,但這段關於他們自己的新聞確實令我對亞視新聞部的專業程度與新聞質素存疑。

4 則留言:

匿名 說...

「重點並不是黃毓民是否在批評劉、梁二人,而是亞視令人以為黃毓民在批評兩人在 (C), (D) 中的意見」。
你這樣說顯出你對亞視已有成見,若黃毓民是在批評劉、梁二人,那便沒有塑造錯誤語境。你不去探究事實,就好像不理會證據的法官說"我話你係賊你就係賊"。

The suffocated 說...

歡迎光臨。「語境」指 context,亦即上文下理。試想你批評我的 A 意見,但第三者卻把你的批評說話塑造成批評我的 B 意見,那就是搞錯了上文下理,這與你贊成或反對我的 B 意見無關。

閣下說我「沒有探究事實」,這真是奇怪。如果亞視的報道原文和未經剪輯的 NOW/有線新聞片段都不算證據的話,你要探究甚麼「事實」才滿意?

匿名 說...

我覺得你只指出了次序上有分別,但我想"黃毓民是否在批評劉、梁二人"才是重點。這是我想要知的「事實」。

匿名 說...

再用你A、B意見的例子,若你說我是否在批評你的A、B意見並不是重點,而問題是第三者卻把我的批評說話塑造成批評你的 B 意見。

但若我確是批評你的B意見時,那就不存在塑造問題,而是你先入為主的把第三者定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