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games 2008 有了結果,原來早前看過的比賽屬於 220 磅的戰鬥級別。此上其實還有超重量級的 340 磅戰鬥級別,但機器似乎太笨重,不大好看。以下是最後獲得 340 磅級金牌的 Ziggy 如何料理銅牌得主 Kodiak 的場面:
細心看比賽細果,發現輕量級人型機械人功夫比賽(Androids: Light-weight Kung Fu,可能是武術表演而不是格鬥)有香港隊參加,並獲銀牌!為甚麼本地報章沒有報道的呢?好想知道參賽者究竟是誰。
Google 了一會,發現參賽者使用的似乎是下面這款入門級機械人 RoboPhilo:
從產品簡介來看,這款機械人好像很好玩的樣子。
2008年6月30日星期一
2008年6月29日星期日
甕安:一起騷亂,八個版本
甕安事件發展至此,眾說紛紜。雖說內地官方不斷刪除有關帖子,但是散播消息的網民數目之多顯然非政府所能應付。可是由於消息來源不止一個,加上消息在傳播途中無可避免地遭扭曲,事件在細節方面,竟出現八個不同版本。這裏我不一一細說了,因為已有網民把這幾個版本加以整理:
女学生被害引起动乱 贵州瓮安县政府大楼被烧(组图)
這裏順便一提一些上述網站沒有論及的細節。從其他網站,我們發現即使是事主及當事人也有多個版本。譬如事主,有說叫李樹菲,也有說叫李素芬或李淑芬。年紀方面,有說 15 歲,也有說 16 歲。由於有些網站標明事主的名字為譯音,可以想像有些消息其實是出口轉內銷,這也說明在一定程度上,中共在管制 intra-state 的消息傳播方面是成功的,不過還是無法阻止迂迴國外的傳播路線。
無論如何,《明報》就這次事件的報道確實釐清了部份細節。起碼他們的記者直接訪問了事主的乾爹,讓我們知道最重要的事實:
據死者的乾爹謝新發向本報表示,死者是15歲的中二學生李樹菲,本月下旬在縣城的河邊被兩名當地無業青年強姦後掐死並拋屍河中,當地公安局逮捕疑犯後次日就將他們放走。謝新發說,死者家屬到公安局要求全面屍檢並調查詳細死因,卻遭到毆打,死者的叔叔被打致精神失常,送院後不治。謝新發說,死者的幾名同學昨日下午到公安局拉起橫額請願,隨後不斷有民眾加入,共有數萬人。想來「民間記者」現時大概還不能取代專業記者吧,不過明報沒有保護謝新發的身份,令我有點不安。
這單案件的嫌犯及其他涉案的當事人是誰,明報沒有說清楚。網上關於當事人的講法主要有兩個。一說嫌犯是甕安縣副縣長(張仁德?)的親戚,另一說是甕安縣委書記王勤的親戚。有網站甚至
事件死者:不過無論細節如何,這都是一樁地方幹部隻手遮天的典型冤案。傍晚電視新聞報道,貴州省委昨天已要求盡快平息事件,而公安局今天則說社會秩序已回復正常,並說是次騷動是由少數人所煽動云云,看來又有一單冤案不了了之了。希望事主的親友不會遭報復吧。
1、李淑芬(音),15岁,瓮安县三中初二学生,成绩优秀。
2、李淑芬的叔叔,玉华中学老师。
3、目前尚不知姓名,6月29日上午被警察开车撞死。
直接凶手:
1、王娇娇(音),女;
2、王娇娇的两个表哥(搞铝合金装修)。
3、包庇凶手的警察
死者李淑芬与王娇娇关系:
同学,并且同在一个房东家租住上下楼。
王娇娇及其表哥与公安、政府等部门实权人物关系(版本不一):
1、据说是公安局局长的亲戚;
2、据说与县委书记王勤是叔侄关系。
後記(7 月 1 日凌晨 2:00):昨日香港有線電視新聞播出了對死者叔叔的訪問,證實上面說他也是死者之一的消息不確。不過訪問也證實那位叔叔被打傷,現正在醫院留醫。始終都是那句:不管細節如何,這起事件是冤案的可能性很大。
Label(s):
Seriously Sir
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
四川地震講座撮要
題目:Sichuan earthquake: observations from a field excursion and reflections on Hong Kong's seismic risk
講者: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周錦添
時間:2008 年 6 月 27 日下午 6:30-7:30 (結果嚴重 over-run)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 TU107 演講廳
語言:英語,部份名詞輔以廣東話及普通話
聽眾:好像要 register 及聽完講座後有證書拿的一群年青人,以及 walk-in 的普羅大眾——包括黐飲黐食,不過由頭聽到尾的小弟
(注意:本人並非地震或土木工程專家,因此錯漏難免,還望各方指正和賜教。此外,本文轉述周教授的講座內容,並不表示本文作者認同周教授的觀點。)
周教授在災後十日走訪了幾個災區,也和中國國家地震局的人見過面。今次講座主要講述周教授在其中三個災區的所見所聞,以及討論是次災難對香港的啟示。以下我會把周教授的演講分為幾個部份。
1) 是次地震的科學特性
周教授首先指出,一般報道所講的震央在甚麼甚麼地方,其實有點兒誤導,即使是一些科研機構繪畫的地震圖表亦然。譬如有報道以同心圓圖案描述在不同地區所感受到的地震猛烈程度,並說「震央」汶川經歷的烈度達九度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 IX,以下按慣例使用羅馬數字),令人以為愈遠離震央災害愈低。但這次的地震其實沿著龍門山斷層發生,所以震區呈長條狀,同心圓式的描畫並不正確 [1]。事實上,沿著龍門山斷層的部份災區——例如北川曲山鎮——這次經歷到的震度最高達 XI 度,比汶川還嚴重。
除了死難和失蹤者眾多之外,這次地震亦令約四百八十萬人無家可歸。
從科學角度看,這次地震出現了一些罕有現象。例如,雖然龍門山斷層附近的地震持續了約 70 秒,十分正常,但在成都一帶,地震竟然持續了 2 至 3 分鐘,令人難以置信。周教授推測,這可能是出於所謂 basin effect [2]。
周教授也展示了一些我猜地震學家才看得明的數據。雖然我也感興趣,不過完全聽不明白。
查看大图
2) 傳聞中的地震預報和預兆
跟著周教授指出,四川茂縣的疊溪在 1933 年曾發生 7.5 級大地震。事後疊溪一直都被地震局評估為有發生大地震危險的區域,但官方一直都沒有將稍南的汶川和北川一帶列為高危區域。民間方面,網上及新聞媒體都盛傳這次地震原來早有預報和預兆 [3],包括:
蟾蜍遷徙方面,他說其實無論有否地震,全國各地都時有發生。至於地震雲與魚塘乾涸,他質疑山東與湖北的自然現象如何與四川扯上關係。
3) 學校的結構安全
之後話題一轉,周教授講述他在災區其中三間學校的考察結果。首先是綿竹巿的富新二小,這次死了 127 個學生,沒有老師死亡。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但包圍著教學樓的十多座樓房卻全部捱過這次地震。從殘骸所見,該校舍部份用磚砌的牆和柱,部份用預製組件,包括天花版與橫樑 (precast slabs and beams) 。每兩層樓之間的天花/地版由兩塊組版疊成,疊在上面的是較重和厚 (14 cm) 的實心版,疊在下面的是較輕和薄 (12 cm) 的空心版。這些組板每塊有十二條鋼筋,每條的直徑只得 12mm。這些鋼筋也沒紮好,整間校舍可算是「積木樓」。
圍著教學樓的樓房雖然沒倒塌,但一間比鄰教學樓的校舍卻因連接教學樓的天橋倒塌而損毀。周教授展示了一幀生還者的合照,當中有一位大難不死的女生。教授說雖然投影器顯示得不清楚,但照片中女生的面上其實是仍然插著玻璃碎的。這名女生的座位接近天橋,地震時她立刻拔腿從天橋逃跑,才得生還 [7]。
跟著是都江堰聚源中學的情況。這間中學死了 240 人。周教授展示了幾張相片,當中可清楚看到,校舍用的是和富新二小差不多模樣的預製組件,不過這裏的混凝土還夾雜了磚塊和木條,施工質素奇差。據說這間中學只有兩個地方的同學生還,一是在實驗大樓中的學生,一是在操場上的學生。
最後是北川擂鼓鎮,這個鎮感受到的地震烈度有 IX 度,損毀極為嚴重。周教授視察了擂鼓初中,這學校距離鎮中心只有五公里,全校共 1392 學生,師生在地震後全體生還。校舍方面,只有教學大樓有部份倒塌。雖然其他校舍出現裂縫、地基移位、外牆又有部份剝落,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柱子是有鋼筋補強的。雖然校舍被地震嚴重損毀,已成危樓,但地震時它總算沒有塌下來壓死學生。此學校的校舍於 2003 年建成,花了百五萬人民幣。周教授說,只要建築得當,要校舍捱過一次地震其實並不困難。
不過擂鼓初中也一樣用了預製組件,對於學校普遍使用預製組件,周教授說他感到不安。
4) 災區路上所見所聞
這部份可算是幻燈秀,大體上都是塌方道路、軍人、防疫人員及運送救災物資的照片。有一點我覺得有意思的,是教授說災後的鎮中心其實常常塞車,原因是有太多救災車輛。
5) 香港與防震建築
要防震,建築方法與建築地點都是要點。周教授讓我們看了一間廟宇的災後照片。這間廟宇依山而建,景色優美,可是後山由石灰岩組成,加上廟宇用木做,於是地震的結果就如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一樣:廟宇輕易給山泥壓毀。周教授說很多旅遊景點在地震中其實也很危險。
除了樓房,橋樑和道路亦須防震。他給我們看其他照片,其中大部份都是在這次地震中斷開的橋樑和損毀的道路的照片,不過倒有一幅是隧道照,其中道路雖然有點毀壞,但隧道仍能通車。不知教授是否想暗示隧道比橋樑耐震。
周教授說,內地的建築防震規範 (seismic codes),從 1974 年至 2001 年,已修訂過三次,現在的標準已經很完備。只要 (我覺得是個 big If)照足規範做,地震時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反而香港的情況值得注意。周教授說,現時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沒有建築防震規範的地區(澳門的 seismic code 已是第二代)。很多人以為香港不在地震帶,不會有大地震,周教授認為是誤解。他指出,在中國國家地震局編撰的地震地圖上,香港其實屬於 VII 度地震區域,香港的檐杆島,其實就是斷層所在,這可以從他展示的高空照片中清楚看見。這個斷層約有 44000 年歷史,是個依然活躍的斷層 (an active fault)。如果大家記憶猶新的話,當記得 2006 年 9 月在檐杆島發生的 3.5 級地震。周教授說,其實在 1874 年 6 月 23 日,檐杆島亦曾發生 5.75 級地震,而根據中國國家地震局估計,檐杆島的地震相信最高可達 7.5 級(maximum credible magnitude = 7.5,沒交代是那一種 magnitude scale)。由於香港沒有建築防震規範,許多建築又採取怪異的設計,檐杆島離香港島又近,香港實在極需評估港島商業區的地震風險。
接著周教授簡介了理工大學正在做的地震研究。他說這些研究其實都是因為 06 年的檐杆島地震才開始的。之後有答問時間,但由於講座嚴重超時,聽眾似乎沒有發問的興趣,於是在一名聽眾要求周教授澄清先前提到的 basin effect 的意思後,講座便——借用大陸的說法——在熱烈的掌聲中勝利結束了。
註:
[1] 周教授說即使是 USGS 的圖表所用的橢圓形(我想應說是膠囊形)也不算近似,原因是這次地震以 reverse fault 的形式發生。一般來說擠向上的板塊會較被擠向下的板塊移動得多,所以震區的形狀並不對稱。
[2] 聽到這裏,小弟不禁打了個冷顫,因為我彷彿記得幾十年前有個南美洲城市,由於位處泥土鬆軟的盤地之上,以至在一次地震中泥土出現液化,塌了許多屋,死了很多人。地基不穩,有多少條鋼筋都不管用。
[3] 不過教授倒沒提及耿慶國的旱震理論。
[4] 網上應有下載版本,請自己找。
[5] 我明明記得在《東南西北》看過有關報道的,不過就是找不著。有誰有適合的 links 的話,請告訴我。
[6] 這個看法與《東南西北》的宋以朗先生相近。
[7] 聽到這裏,我更覺得「范跑跑」范美忠(前)老師跑得有道理。
相關網頁:
講者: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周錦添
時間:2008 年 6 月 27 日下午 6:30-7:30 (結果嚴重 over-run)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 TU107 演講廳
語言:英語,部份名詞輔以廣東話及普通話
聽眾:好像要 register 及聽完講座後有證書拿的一群年青人,以及 walk-in 的普羅大眾——包括黐飲黐食,不過由頭聽到尾的小弟
(注意:本人並非地震或土木工程專家,因此錯漏難免,還望各方指正和賜教。此外,本文轉述周教授的講座內容,並不表示本文作者認同周教授的觀點。)
周教授在災後十日走訪了幾個災區,也和中國國家地震局的人見過面。今次講座主要講述周教授在其中三個災區的所見所聞,以及討論是次災難對香港的啟示。以下我會把周教授的演講分為幾個部份。
1) 是次地震的科學特性
周教授首先指出,一般報道所講的震央在甚麼甚麼地方,其實有點兒誤導,即使是一些科研機構繪畫的地震圖表亦然。譬如有報道以同心圓圖案描述在不同地區所感受到的地震猛烈程度,並說「震央」汶川經歷的烈度達九度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 IX,以下按慣例使用羅馬數字),令人以為愈遠離震央災害愈低。但這次的地震其實沿著龍門山斷層發生,所以震區呈長條狀,同心圓式的描畫並不正確 [1]。事實上,沿著龍門山斷層的部份災區——例如北川曲山鎮——這次經歷到的震度最高達 XI 度,比汶川還嚴重。
除了死難和失蹤者眾多之外,這次地震亦令約四百八十萬人無家可歸。
從科學角度看,這次地震出現了一些罕有現象。例如,雖然龍門山斷層附近的地震持續了約 70 秒,十分正常,但在成都一帶,地震竟然持續了 2 至 3 分鐘,令人難以置信。周教授推測,這可能是出於所謂 basin effect [2]。
周教授也展示了一些我猜地震學家才看得明的數據。雖然我也感興趣,不過完全聽不明白。
查看大图
2) 傳聞中的地震預報和預兆
跟著周教授指出,四川茂縣的疊溪在 1933 年曾發生 7.5 級大地震。事後疊溪一直都被地震局評估為有發生大地震危險的區域,但官方一直都沒有將稍南的汶川和北川一帶列為高危區域。民間方面,網上及新聞媒體都盛傳這次地震原來早有預報和預兆 [3],包括:
- 龍小霞等人在《災害學》發表的論文《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 陳學忠刊登於《国际地震动态》的論文《四川地区7 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4],
- 阿壩地區防震減災局發出的地震預報 [5],
- 五月九日在甘肅省出現的蟾蜍大遷徙,
- 在山東省上空出現的地震雲(可看這裏或這裏),
- 湖北省一個魚塘突然乾涸 [5]。
蟾蜍遷徙方面,他說其實無論有否地震,全國各地都時有發生。至於地震雲與魚塘乾涸,他質疑山東與湖北的自然現象如何與四川扯上關係。
3) 學校的結構安全
之後話題一轉,周教授講述他在災區其中三間學校的考察結果。首先是綿竹巿的富新二小,這次死了 127 個學生,沒有老師死亡。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但包圍著教學樓的十多座樓房卻全部捱過這次地震。從殘骸所見,該校舍部份用磚砌的牆和柱,部份用預製組件,包括天花版與橫樑 (precast slabs and beams) 。每兩層樓之間的天花/地版由兩塊組版疊成,疊在上面的是較重和厚 (14 cm) 的實心版,疊在下面的是較輕和薄 (12 cm) 的空心版。這些組板每塊有十二條鋼筋,每條的直徑只得 12mm。這些鋼筋也沒紮好,整間校舍可算是「積木樓」。
圍著教學樓的樓房雖然沒倒塌,但一間比鄰教學樓的校舍卻因連接教學樓的天橋倒塌而損毀。周教授展示了一幀生還者的合照,當中有一位大難不死的女生。教授說雖然投影器顯示得不清楚,但照片中女生的面上其實是仍然插著玻璃碎的。這名女生的座位接近天橋,地震時她立刻拔腿從天橋逃跑,才得生還 [7]。
跟著是都江堰聚源中學的情況。這間中學死了 240 人。周教授展示了幾張相片,當中可清楚看到,校舍用的是和富新二小差不多模樣的預製組件,不過這裏的混凝土還夾雜了磚塊和木條,施工質素奇差。據說這間中學只有兩個地方的同學生還,一是在實驗大樓中的學生,一是在操場上的學生。
最後是北川擂鼓鎮,這個鎮感受到的地震烈度有 IX 度,損毀極為嚴重。周教授視察了擂鼓初中,這學校距離鎮中心只有五公里,全校共 1392 學生,師生在地震後全體生還。校舍方面,只有教學大樓有部份倒塌。雖然其他校舍出現裂縫、地基移位、外牆又有部份剝落,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柱子是有鋼筋補強的。雖然校舍被地震嚴重損毀,已成危樓,但地震時它總算沒有塌下來壓死學生。此學校的校舍於 2003 年建成,花了百五萬人民幣。周教授說,只要建築得當,要校舍捱過一次地震其實並不困難。
不過擂鼓初中也一樣用了預製組件,對於學校普遍使用預製組件,周教授說他感到不安。
4) 災區路上所見所聞
這部份可算是幻燈秀,大體上都是塌方道路、軍人、防疫人員及運送救災物資的照片。有一點我覺得有意思的,是教授說災後的鎮中心其實常常塞車,原因是有太多救災車輛。
5) 香港與防震建築
要防震,建築方法與建築地點都是要點。周教授讓我們看了一間廟宇的災後照片。這間廟宇依山而建,景色優美,可是後山由石灰岩組成,加上廟宇用木做,於是地震的結果就如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一樣:廟宇輕易給山泥壓毀。周教授說很多旅遊景點在地震中其實也很危險。
除了樓房,橋樑和道路亦須防震。他給我們看其他照片,其中大部份都是在這次地震中斷開的橋樑和損毀的道路的照片,不過倒有一幅是隧道照,其中道路雖然有點毀壞,但隧道仍能通車。不知教授是否想暗示隧道比橋樑耐震。
周教授說,內地的建築防震規範 (seismic codes),從 1974 年至 2001 年,已修訂過三次,現在的標準已經很完備。只要 (我覺得是個 big If)照足規範做,地震時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反而香港的情況值得注意。周教授說,現時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沒有建築防震規範的地區(澳門的 seismic code 已是第二代)。很多人以為香港不在地震帶,不會有大地震,周教授認為是誤解。他指出,在中國國家地震局編撰的地震地圖上,香港其實屬於 VII 度地震區域,香港的檐杆島,其實就是斷層所在,這可以從他展示的高空照片中清楚看見。這個斷層約有 44000 年歷史,是個依然活躍的斷層 (an active fault)。如果大家記憶猶新的話,當記得 2006 年 9 月在檐杆島發生的 3.5 級地震。周教授說,其實在 1874 年 6 月 23 日,檐杆島亦曾發生 5.75 級地震,而根據中國國家地震局估計,檐杆島的地震相信最高可達 7.5 級(maximum credible magnitude = 7.5,沒交代是那一種 magnitude scale)。由於香港沒有建築防震規範,許多建築又採取怪異的設計,檐杆島離香港島又近,香港實在極需評估港島商業區的地震風險。
接著周教授簡介了理工大學正在做的地震研究。他說這些研究其實都是因為 06 年的檐杆島地震才開始的。之後有答問時間,但由於講座嚴重超時,聽眾似乎沒有發問的興趣,於是在一名聽眾要求周教授澄清先前提到的 basin effect 的意思後,講座便——借用大陸的說法——在熱烈的掌聲中勝利結束了。
註:
[1] 周教授說即使是 USGS 的圖表所用的橢圓形(我想應說是膠囊形)也不算近似,原因是這次地震以 reverse fault 的形式發生。一般來說擠向上的板塊會較被擠向下的板塊移動得多,所以震區的形狀並不對稱。
[2] 聽到這裏,小弟不禁打了個冷顫,因為我彷彿記得幾十年前有個南美洲城市,由於位處泥土鬆軟的盤地之上,以至在一次地震中泥土出現液化,塌了許多屋,死了很多人。地基不穩,有多少條鋼筋都不管用。
[3] 不過教授倒沒提及耿慶國的旱震理論。
[4] 網上應有下載版本,請自己找。
[5] 我明明記得在《東南西北》看過有關報道的,不過就是找不著。有誰有適合的 links 的話,請告訴我。
[6] 這個看法與《東南西北》的宋以朗先生相近。
[7] 聽到這裏,我更覺得「范跑跑」范美忠(前)老師跑得有道理。
相關網頁:
- 南方周末 — 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
- 新京报 (via china.com) — 绵竹富新二小127名学生遇难 家长集体祭奠(图)
- 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 — 都江堰聚源中學豆腐渣學校實紀
- 新华网 (via 网易) — 都江堰聚源中学垮塌 50人死亡(组图)
- 南都周刊 (via 环球网) — 不倒的学校:实地探访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图)
- YouTube — 北川擂鼓初中即将开学复课
Label(s):
四川地震
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星期三雜炒
The Lives Of Others
日常生活,總會聽到或見到光怪陸離之事。本小博也敘述過輕鐵故事和九鐵故事,N 年前的《號外》好像也不時轉述一些其作者在不同場合聽回來,O 咀度高的對話。本週日《心湖淬筆》說《交通.意外》,其中小鬼的一句說話真係估佢唔到。
Johnny Mnemonic
在中學時代,老師有時會給我們一些背誦課本內容的口訣,好像「太祖太宗真仁英,神哲徽欽都汴京」(乜唔係臨安o羊?)、「順治康熙雍,乾嘉道咸同,光緒 and 宣統」以及「鉀鈉鈣鎂鋁鋅,鐵錫鉛銅水銀金」等等。時代進步,現在連影音媒體都用齊。這星期,可能會《最終拋棄》文學的文學少女 Dorothy,化身潮流+音樂評論家,向大家介紹《會考A歌》,功力比蘇真真及小奧私陸不遑多讓。
The Murder of Fred Hampton
(Via 子貓物語~~【附庸風雅】)香港人到處外遊,卻不熟悉自己居住的城市,這雖然帶點荒謬,但有個地方香港人的確沒有甚麼理由會去的,就是酒店(不是時鐘那種)的房間。最近令百萬人注目的漢普頓酒店,我們還得倚靠台灣的粟子先生作導遊。原來消失的漢普頓,是粟子的地獄天堂。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前度祖家的牛津及劍橋大學,無人不曉,但是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跟 University of Glamorgan 你聽過未?今天《衛報》報道,英國的電玩工業正陷入大危機,在全國 81 個有教授如何開發電腦遊戲的大學課程中,只得上述三間大學的 4 個課程能訓練出具備必需技巧的畢業生。雖然由英國人開發的 Grand Theft Auto 仍然在全球熱賣,但是英國遊戲的巿場佔有率去年已從全球第三位滑落到第四位,被加拿大迎頭趕上。此間大不列顛的遊戲軟件開發商正展開一項名為 Games Up? 的運動,敦促政府正視大學濫招學生,但畢業生質素嚴重下降的問題。
日常生活,總會聽到或見到光怪陸離之事。本小博也敘述過輕鐵故事和九鐵故事,N 年前的《號外》好像也不時轉述一些其作者在不同場合聽回來,O 咀度高的對話。本週日《心湖淬筆》說《交通.意外》,其中小鬼的一句說話真係估佢唔到。
Johnny Mnemonic
在中學時代,老師有時會給我們一些背誦課本內容的口訣,好像「太祖太宗真仁英,神哲徽欽都汴京」(乜唔係臨安o羊?)、「順治康熙雍,乾嘉道咸同,光緒 and 宣統」以及「鉀鈉鈣鎂鋁鋅,鐵錫鉛銅水銀金」等等。時代進步,現在連影音媒體都用齊。這星期,可能會《最終拋棄》文學的文學少女 Dorothy,化身潮流+音樂評論家,向大家介紹《會考A歌》,功力比蘇真真及小奧私陸不遑多讓。
The Murder of Fred Hampton
(Via 子貓物語~~【附庸風雅】)香港人到處外遊,卻不熟悉自己居住的城市,這雖然帶點荒謬,但有個地方香港人的確沒有甚麼理由會去的,就是酒店(不是時鐘那種)的房間。最近令百萬人注目的漢普頓酒店,我們還得倚靠台灣的粟子先生作導遊。原來消失的漢普頓,是粟子的地獄天堂。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前度祖家的牛津及劍橋大學,無人不曉,但是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跟 University of Glamorgan 你聽過未?今天《衛報》報道,英國的電玩工業正陷入大危機,在全國 81 個有教授如何開發電腦遊戲的大學課程中,只得上述三間大學的 4 個課程能訓練出具備必需技巧的畢業生。雖然由英國人開發的 Grand Theft Auto 仍然在全球熱賣,但是英國遊戲的巿場佔有率去年已從全球第三位滑落到第四位,被加拿大迎頭趕上。此間大不列顛的遊戲軟件開發商正展開一項名為 Games Up? 的運動,敦促政府正視大學濫招學生,但畢業生質素嚴重下降的問題。
Label(s):
雜炒系列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
給我的朋友們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你……快十年吧,你呢……已過十年了。至於你……我明白你是辛苦的,但我未經歷過,所以不敢說大話。雖然我只會說廉價的祝福,也不知現在對你來說如何才是幸福,但我真的希望你可以快樂。總之,大家都活下去吧,明天我又要繼續螻蟻的日子了。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你……快十年吧,你呢……已過十年了。至於你……我明白你是辛苦的,但我未經歷過,所以不敢說大話。雖然我只會說廉價的祝福,也不知現在對你來說如何才是幸福,但我真的希望你可以快樂。總之,大家都活下去吧,明天我又要繼續螻蟻的日子了。
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
全體結業
政府迫令全港的活雞業界在下週一前決定,到底全體接受街市活雞「日日清」,還是以 2004/05 年度自願退牌的 3 倍賠償額,一次過全體結業。
首先申報利益:我家以前是養雞的,不過多年前已結業(當時政府還沒有賠償方案),所以你可以懷疑我情感上會偏向活雞業一方,但自問沒有利益衝突。
賠償問題,雞販跟運輸業的我不懂,但雞農的自問還有點發言權。政府說會以 2004/05 年賠償額的 3 倍作償,金額介乎 68 萬至 1500 萬元之間,而雞農則要求 10 至 20 倍。《明報》社評說「綑綁式終結活雞業,政府不應屈服苛索」,這個講法相當無恥。「開天殺價,落地還錢」本來就是談判的慣常做法,《明報》不商榷政府的賠償額是否過低,卻單方面針對雞農的開價,立場偏頗。養雞投資大、回報少,人工、飼料、針藥、設備,在在需錢。近年為防禽流感,雞農又要額外投資。你可以一邊吃雞一邊恥笑雞農愚蠢得要幹這本大利小的生意,但站在雞農的立場,想生意回本,並無不妥之處。要記著這次出事的不是雞場,要它們結業只是政策決定,不是巿場風險。若雞農得不到足夠賠償,他們日後如何維持生計?看樣子只得賣地了。雖然周一嶽局長純粹想一舉解決禽流感問題,但他沒有意識到政府的做法其實只是把雞農的財富轉移給地產商。
政府建議的賠償額最高達 1500 萬,看似是肥雞餐,但相信這只是給「嘉美雞」和「泰安雞」這些大雞場開的價。一般三萬平方呎以下的中小型雞場,恐怕只獲賠一至三百萬之間。即使是「嘉美雞」和「泰安雞」,主事人亦已表明賠償額不夠回本。從個人經驗來看,我相信他們的說法。其實 04/05 年的結業賠償額,和巿建局給舊樓業主的賠償額一樣,是否合理很成疑問,加上食品價格上漲,雞場東主及從業員又難轉職,政府要他們在短時間內作決定,怎麼說出手也應該高一點。
其實要防止港人染上禽流感,最徹底的方法不是結束活雞業,而是迫令全體港人自殺,不肯就範的就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處決。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是沒有人會採用,因為太偏激了。政府的兩個方案亦一樣,活雞業不會自願接受的。而且,政府的方案比起港人全體自殺還要差,原因是它根本沒有針對事件的要害。要解釋這點,得分開雞農和雞販兩方面來講。
雞農方面,上兩週在幾個街市發現的 H5N1 樣本,政府發現並無證據顯示與本地雞場有關。事實上,本地雞場自從 2003 年 1 月以後便再沒有爆發過禽流感,這正表示由政府要求雞農採取的防範措施,例如向雞隻注射流感疫苗、放置哨兵雞、改裝雞屋以加強抽風及隔離等等,均見成效。現在要本地雞場結業,豈不是放棄有效的防禽流感措施,而將雞隻安全完全托附於內地的監察系統之上?
政府希望禁售活雞,巿民只食用從境外輸入的冰鮮雞。可是冰鮮雞也可以傳播禽流感(雖然機會較低),而且冰鮮雞在未被屠宰之前也是要人養的。這又回到原來的問題:即使禁止零售活雞,本地雞場其實也可以轉為生產冰鮮雞。為甚麼只准輸入,不准本地生產?如果養雞所帶來的禽流感風險是真的那麼不能接受的話,那樣政府應該禁售所有雞隻產品,包括活雞、冰鮮雞及雞湯、雞精,否則政府的做法在道德上與輸出洋垃圾或者輸入血汗工廠的製品並無分別。簡單來說,就是有著數就預我,舔野就你死你事。
雞販方面,業界和報章均指出走私雞可能才是防衛網上最大的漏洞。雞販買賣走私雞,主因在於活雞輸入有配額。如果我的雞檔今天沒有貨過夜,明天又不知可以入多少貨,那教我如何放心?如果內地入口的活雞能通過檢疫,為甚麼要限制入口數目?
另一個問題是街市的設計。零售業界已指出,近來發現有問題的雞隻大部份都是在食環署轄下的街市出售的,而這些街市又通風不佳。雖然這可能是藉口,但是從近年 H5N1 病毒是在雞檔而非雞場發現這點看來,問題關鍵始終在於如何減低人類或雞隻在雞檔感染禽流感的風險。技術上「日日清」固然是個方法,但這會影響雞隻庫存。事實上,每次政府勒令停售活雞,不止令雞販的存貨減少,也令雞農積壓存貨。既影響整個銷售鏈,又令雞場的雞隻密度增加,從而增加爆發禽流感的風險,真是好心做壞事。
要解決禽流感從雞檔傳播的問題,我大膽提議:
1) 依照政府的建議,雞檔的存貨要日日清;
2) 但同時撤除活雞的輸入配額;
3) 此外,要協助批發商及零售商建立一個期貨市場,以穩定雞隻的供應鏈,雞販也更能掌握明日的存貨量。
4) 政府轄下街市要改善通風,甚至重新考慮雞檔的位置。
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未試過不知道。未窮盡可用的方法,便採取最猛烈的偏方,反映的究竟是港人的即食文化,還是九七之後政府愈來愈明顯的以力壓人,放棄與較小的利益團體尋求妥協的傾向?
首先申報利益:我家以前是養雞的,不過多年前已結業(當時政府還沒有賠償方案),所以你可以懷疑我情感上會偏向活雞業一方,但自問沒有利益衝突。
賠償問題,雞販跟運輸業的我不懂,但雞農的自問還有點發言權。政府說會以 2004/05 年賠償額的 3 倍作償,金額介乎 68 萬至 1500 萬元之間,而雞農則要求 10 至 20 倍。《明報》社評說「綑綁式終結活雞業,政府不應屈服苛索」,這個講法相當無恥。「開天殺價,落地還錢」本來就是談判的慣常做法,《明報》不商榷政府的賠償額是否過低,卻單方面針對雞農的開價,立場偏頗。養雞投資大、回報少,人工、飼料、針藥、設備,在在需錢。近年為防禽流感,雞農又要額外投資。你可以一邊吃雞一邊恥笑雞農愚蠢得要幹這本大利小的生意,但站在雞農的立場,想生意回本,並無不妥之處。要記著這次出事的不是雞場,要它們結業只是政策決定,不是巿場風險。若雞農得不到足夠賠償,他們日後如何維持生計?看樣子只得賣地了。雖然周一嶽局長純粹想一舉解決禽流感問題,但他沒有意識到政府的做法其實只是把雞農的財富轉移給地產商。
政府建議的賠償額最高達 1500 萬,看似是肥雞餐,但相信這只是給「嘉美雞」和「泰安雞」這些大雞場開的價。一般三萬平方呎以下的中小型雞場,恐怕只獲賠一至三百萬之間。即使是「嘉美雞」和「泰安雞」,主事人亦已表明賠償額不夠回本。從個人經驗來看,我相信他們的說法。其實 04/05 年的結業賠償額,和巿建局給舊樓業主的賠償額一樣,是否合理很成疑問,加上食品價格上漲,雞場東主及從業員又難轉職,政府要他們在短時間內作決定,怎麼說出手也應該高一點。
其實要防止港人染上禽流感,最徹底的方法不是結束活雞業,而是迫令全體港人自殺,不肯就範的就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處決。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是沒有人會採用,因為太偏激了。政府的兩個方案亦一樣,活雞業不會自願接受的。而且,政府的方案比起港人全體自殺還要差,原因是它根本沒有針對事件的要害。要解釋這點,得分開雞農和雞販兩方面來講。
雞農方面,上兩週在幾個街市發現的 H5N1 樣本,政府發現並無證據顯示與本地雞場有關。事實上,本地雞場自從 2003 年 1 月以後便再沒有爆發過禽流感,這正表示由政府要求雞農採取的防範措施,例如向雞隻注射流感疫苗、放置哨兵雞、改裝雞屋以加強抽風及隔離等等,均見成效。現在要本地雞場結業,豈不是放棄有效的防禽流感措施,而將雞隻安全完全托附於內地的監察系統之上?
政府希望禁售活雞,巿民只食用從境外輸入的冰鮮雞。可是冰鮮雞也可以傳播禽流感(雖然機會較低),而且冰鮮雞在未被屠宰之前也是要人養的。這又回到原來的問題:即使禁止零售活雞,本地雞場其實也可以轉為生產冰鮮雞。為甚麼只准輸入,不准本地生產?如果養雞所帶來的禽流感風險是真的那麼不能接受的話,那樣政府應該禁售所有雞隻產品,包括活雞、冰鮮雞及雞湯、雞精,否則政府的做法在道德上與輸出洋垃圾或者輸入血汗工廠的製品並無分別。簡單來說,就是有著數就預我,舔野就你死你事。
雞販方面,業界和報章均指出走私雞可能才是防衛網上最大的漏洞。雞販買賣走私雞,主因在於活雞輸入有配額。如果我的雞檔今天沒有貨過夜,明天又不知可以入多少貨,那教我如何放心?如果內地入口的活雞能通過檢疫,為甚麼要限制入口數目?
另一個問題是街市的設計。零售業界已指出,近來發現有問題的雞隻大部份都是在食環署轄下的街市出售的,而這些街市又通風不佳。雖然這可能是藉口,但是從近年 H5N1 病毒是在雞檔而非雞場發現這點看來,問題關鍵始終在於如何減低人類或雞隻在雞檔感染禽流感的風險。技術上「日日清」固然是個方法,但這會影響雞隻庫存。事實上,每次政府勒令停售活雞,不止令雞販的存貨減少,也令雞農積壓存貨。既影響整個銷售鏈,又令雞場的雞隻密度增加,從而增加爆發禽流感的風險,真是好心做壞事。
要解決禽流感從雞檔傳播的問題,我大膽提議:
1) 依照政府的建議,雞檔的存貨要日日清;
2) 但同時撤除活雞的輸入配額;
3) 此外,要協助批發商及零售商建立一個期貨市場,以穩定雞隻的供應鏈,雞販也更能掌握明日的存貨量。
4) 政府轄下街市要改善通風,甚至重新考慮雞檔的位置。
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未試過不知道。未窮盡可用的方法,便採取最猛烈的偏方,反映的究竟是港人的即食文化,還是九七之後政府愈來愈明顯的以力壓人,放棄與較小的利益團體尋求妥協的傾向?
Label(s):
Seriously Sir
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
Firefox 3 - first impressions
1. It's fast. No kidding. It's really fast. Much faster than Firefox 2, not to say IE7.
2. The new icons are ugly, esp. the keyhole-shaped 'back-forward' button.
3. The one-click bookmark button (the star-shaped thingy in the figure) is handy.
4. The one-click site info button is useful. You can easily check what cookies the website you're visiting has stored in your computer.
Label(s):
Computing
Robogames 2008
人類是矛盾的生物。有時希望世界美好,人與人或大自然和平共處,但另一方面又熱愛黑暗,十分嗜血。
講o左咁耐,其實只是為自己辯護。昨天講完環保,今天看過剛在上週六完結的 Robogames 2008 中破壞和殺戮的片段,卻十分興奮:
銀方被紅方破壞掉兩條輪胎,不能行直線。此時紅方應趁機尋找有利的方向進攻,可是太急功近利,反被駕駛技術較佳的銀方逆轉勝。
事後孔明:
0:14-0:19 第一次碰撞。這時紅方應明白車葉對楔形車頭起不了作用,要避免正面衝突。
0:21 但在碰撞中紅方的車葉卻打碎了銀方一條輪胎。紅方可能因此認為正面衝突有利。
0:31 紅方發動了一次有效的側面攻擊。
0:41-0:47 雙方再次正面衝突,紅方被逼至牆邊。事後看來,這次衝突起了決定性作用。
0:53-0:55 既然在之前兩次正面衝突都處於下風,此時紅方應盡速逃走,拉開距離,爭取時間讓車葉回復運轉,而非再次和銀方正面對峙。不過我們不知道紅方的機動性是否已於上一次碰撞中受損。
0:56-0:58 銀方向紅方正面攻擊。
1:01-1:07 結果銀方又壞多一條輪胎。可以清楚看到雙方現在均不能走直線,不過我們不知道究竟紅方的損壞是由第二還是第三次衝突造成。
1:07 紅方車子已變得難以操控,不幸撞牆。
1:15-1:30 雙方再次對峙,互相摸索攻擊的途徑。可以看到銀方轉向的半徑較紅方短。
1:36 紅方再次撞牆,不過銀方的機動性已失,無法追擊。
2:13-2:18 此時比賽已變成駕駛技術與選擇攻擊方向的較量。在互跳一輪探戈之後,銀方成功從側面襲擊。不過由於地點在場地中央,效果不大。
2:26-2:27 軌跡半徑較小的銀方趁紅方走近牆邊的時候再發動側面攻擊。
2:28 攻擊過後銀方把握機會,急速倒車,給予紅方致命一擊。
不過倘若你以為紅方是失敗者的話便錯了。從 Robogames 的官方網頁看來(下筆時 2008 年的結果仍未公佈),賽事好像不是採取淘汰制,而在眼前這個戰鬥級別,紅方好像成了賽事的總冠軍。以下是本屆賽事精華:
後記(6 月 30 日):結果出來了。原來賽事是不止一個回合的。上面楔型車頭的銀方名叫 Original Sin,最後成了 220 磅戰鬥級別的冠軍;至於以車葉作武器的紅方叫 Last Rites,是同一級別的亞軍。
講o左咁耐,其實只是為自己辯護。昨天講完環保,今天看過剛在上週六完結的 Robogames 2008 中破壞和殺戮的片段,卻十分興奮:
事後孔明:
0:14-0:19 第一次碰撞。這時紅方應明白車葉對楔形車頭起不了作用,要避免正面衝突。
0:21 但在碰撞中紅方的車葉卻打碎了銀方一條輪胎。紅方可能因此認為正面衝突有利。
0:31 紅方發動了一次有效的側面攻擊。
0:41-0:47 雙方再次正面衝突,紅方被逼至牆邊。事後看來,這次衝突起了決定性作用。
0:53-0:55 既然在之前兩次正面衝突都處於下風,此時紅方應盡速逃走,拉開距離,爭取時間讓車葉回復運轉,而非再次和銀方正面對峙。不過我們不知道紅方的機動性是否已於上一次碰撞中受損。
0:56-0:58 銀方向紅方正面攻擊。
1:01-1:07 結果銀方又壞多一條輪胎。可以清楚看到雙方現在均不能走直線,不過我們不知道究竟紅方的損壞是由第二還是第三次衝突造成。
1:07 紅方車子已變得難以操控,不幸撞牆。
1:15-1:30 雙方再次對峙,互相摸索攻擊的途徑。可以看到銀方轉向的半徑較紅方短。
1:36 紅方再次撞牆,不過銀方的機動性已失,無法追擊。
2:13-2:18 此時比賽已變成駕駛技術與選擇攻擊方向的較量。在互跳一輪探戈之後,銀方成功從側面襲擊。不過由於地點在場地中央,效果不大。
2:26-2:27 軌跡半徑較小的銀方趁紅方走近牆邊的時候再發動側面攻擊。
2:28 攻擊過後銀方把握機會,急速倒車,給予紅方致命一擊。
不過倘若你以為紅方是失敗者的話便錯了。從 Robogames 的官方網頁看來(下筆時 2008 年的結果仍未公佈),賽事好像不是採取淘汰制,而在眼前這個戰鬥級別,紅方好像成了賽事的總冠軍。以下是本屆賽事精華:
後記(6 月 30 日):結果出來了。原來賽事是不止一個回合的。上面楔型車頭的銀方名叫 Original Sin,最後成了 220 磅戰鬥級別的冠軍;至於以車葉作武器的紅方叫 Last Rites,是同一級別的亞軍。
Label(s):
Yet another blog entry
2008年6月17日星期二
深色海岸麻雀二十一年祭
Merritt 島位於美國 Florida 州,是一片由鹽沼澤所覆蓋的島嶼。從四十年代開始,由於這一帶蚊患嚴重,人們便在島上噴灑 DDT。到了六十年代,甘迺狄太空中心建成後,人們更刻意用水淹浸鹽沼,以進一步控制蚊患。後來,為了築一條公路把 Merritt 島連至大陸,在島對岸的聖約翰河亦被抽乾。
這條公路為這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但也帶來更多的污染和更多生態的破壞。從四十年代開始的一連串控蚊措施,令一向在這區棲息的深色海岸麻雀 (Dusky Seaside Sparrow) 身體遭毒害、巢居被沖走。據估計,在四十年代初,深色海岸麻雀的數目約有二千對,到了 1969 年,卻只剩下 35 對。這個時候,人們意識到麻雀的數目已經減少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於是急急忙忙拆除圍堰鹽沼的三道堤防,嘗試恢復沼澤的舊貌。
最後鹽沼是恢復了,可是麻雀的族羣卻沒有恢復過來。1979 年,政府捕獲僅存的六隻麻雀中的其中五隻,可是它們全為雄性。這五隻深色海岸麻雀後來被送到迪士尼樂園,渡過他們的黃昏。1987 年今日,當一隻瞎了一眼的鳥兒在所有同伴都離開他之後被發現倒在飼料盤上,「深色海岸麻雀」便成為由偉大的人類文明所記錄的一個歷史名詞了。
References:
1) Dusky Seaside Sparrow
2) Goodbye, Dusky Seaside Sparrow;Last Bird's Little Heart Will Be Frozen, Await Cloning Advances
3) Wikipedia - Dusky Seaside Sparrow
後記:
一、要聽深色海岸麻雀僅存的聲音,可按這裏。
二、把最後一隻深色海岸麻雀的心臟冷藏,期望有日複製技術可令麻雀再生,在我看來,只會鼓勵人類更勇於消滅物種,是個餿主意。
這條公路為這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但也帶來更多的污染和更多生態的破壞。從四十年代開始的一連串控蚊措施,令一向在這區棲息的深色海岸麻雀 (Dusky Seaside Sparrow) 身體遭毒害、巢居被沖走。據估計,在四十年代初,深色海岸麻雀的數目約有二千對,到了 1969 年,卻只剩下 35 對。這個時候,人們意識到麻雀的數目已經減少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於是急急忙忙拆除圍堰鹽沼的三道堤防,嘗試恢復沼澤的舊貌。
最後鹽沼是恢復了,可是麻雀的族羣卻沒有恢復過來。1979 年,政府捕獲僅存的六隻麻雀中的其中五隻,可是它們全為雄性。這五隻深色海岸麻雀後來被送到迪士尼樂園,渡過他們的黃昏。1987 年今日,當一隻瞎了一眼的鳥兒在所有同伴都離開他之後被發現倒在飼料盤上,「深色海岸麻雀」便成為由偉大的人類文明所記錄的一個歷史名詞了。
References:
1) Dusky Seaside Sparrow
2) Goodbye, Dusky Seaside Sparrow;Last Bird's Little Heart Will Be Frozen, Await Cloning Advances
3) Wikipedia - Dusky Seaside Sparrow
後記:
一、要聽深色海岸麻雀僅存的聲音,可按這裏。
二、把最後一隻深色海岸麻雀的心臟冷藏,期望有日複製技術可令麻雀再生,在我看來,只會鼓勵人類更勇於消滅物種,是個餿主意。
Label(s):
Yet another blog entry
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從 5.12 至今寫得最好的中國地震預報報道
從《東南西北》看到的:《财经网》 - 海城地震预报迷雾。
有些記者拿政府的新聞稿當新聞,有些拿高登討論區的話題當新聞,也有記者拿學者的研究當新聞。其中優劣,不在於消息來源,而在於得到消息之後如何處理。這篇《海城地震预报迷雾》,扼要平實、深入淺出,寫得真好(唯一略嫌不足的,是文中並沒清楚區分那些是學者的想法,那些是記者的詮釋)。
我們常說內地沒有多少新聞自由,但這並不表示內地沒有好的記者。看這篇報道,竟是出自實習記者手筆,想到本地某些把沉淪毒海的少女誇張為「吸毒魔女」的新聞工作者,豈不令人感嘆。
有些記者拿政府的新聞稿當新聞,有些拿高登討論區的話題當新聞,也有記者拿學者的研究當新聞。其中優劣,不在於消息來源,而在於得到消息之後如何處理。這篇《海城地震预报迷雾》,扼要平實、深入淺出,寫得真好(唯一略嫌不足的,是文中並沒清楚區分那些是學者的想法,那些是記者的詮釋)。
我們常說內地沒有多少新聞自由,但這並不表示內地沒有好的記者。看這篇報道,竟是出自實習記者手筆,想到本地某些把沉淪毒海的少女誇張為「吸毒魔女」的新聞工作者,豈不令人感嘆。
Label(s):
四川地震
2008年6月13日星期五
星島日報記者:個個 hi 到大一大
相信不少人今天都曾經在網上讀到標題為墮落花網誌自揭「遊K河」的《星島日報》報道。看罷事情始末,覺得星島有作大之嫌。報道的全文如下,黃色 highlight 為本人所加。少女的網誌原文在附錄。
至於說少女「炫耀」她們吸毒,「有圖為證」,這兩組引號的意思,到底是說它們是原文,還是星島的記者想加強自己的語氣?看少女的網誌(看附錄),她根本兩組詞都沒有說過。
後記:東方日報這次雖然也用了「美少女」一詞,但整體報道持平,沒有炒作。雖然出人意表,但值得一讚。
附錄:少女的網誌原文(不附圖片及圖片標題,另外「90」和「qq」是本人為隱去原來的的士高名稱而作的修改)
2008-06-09 (5:40 AM) - #1
好跳既 1 day*
8號朝早6點幾起左身,,冇b係到!!勁慘...>v<"
係屋企玩電腦...12點好彩文迪打黎落mk食野"
至有bbbbbb..2點bo2出左黎mk..去左買33333!!
3點過黃大仙搵牙仟佢地.. 點知 [[ 動檔 ]]!! 屌*
6點幾好眼訓返home買左壽司返home食......正!!
之後高俊打黎叫我去由車+由k河........
8點又出左去...之後由去表衣搵維維 同 美琪 ,,
又係到BBBBBB...第1次青衣一日由比左維維 同 美琪>O<!!
12點2架車同我地去左{{ 黃金海岸 }}玩!!
玩到傻,,3點識左班人..去左大角咀食燒野@O@好味道!!
又由車河..過左尖咀90果邊搵牙倫囉B...仲食左5仔><"
由下由下迷下迷下跟住...... 返HONE訓教!!好累!!
成日就係係到 BBB >V<”
2008-06-06 (7:23 AM) - #2
6月5號又去左船p><"
今年第3次啦><”
又係直踏冇訓過,,,,,,,
同鴻哥果d去,,好鬼多人.,有d唔識..
好采冇落雨呀..唔係真係唔知點玩...
又係係咁bbbbb...原來第2隻船d人又係識,,
swim左過去玩!!勁好笑..
hi大左swim下swim下上左隻唔識既船到=.=" 累..哂到黑咪咪!!!!!
[註:這裏就是星島說放了「遊艇泳裝照」的地方。]
6月6號今day.....
同左bo2落旺角街市買送@@"
又買蝦,,元貝,,蛽..正!!!
搞左成2個鍾先有得食..真係辛苦>3<”
小妹今日親自下廚.....
想唔想試下^^"
係我男朋友就有福...
可惜我沒有><"我要拍拖!!
2008-05-29 (6:27 AM) - #3
5月27去左船p...
哂到黑哂,,,好累呀!!!
今次女仔仲多過仔><"
多女真係好玩d....
同黃大仙果D..呀F生日..
me..bo2..呀欣..朱古力..珊..維維,,美K..有好多唔識...
2008-05-26 (3:25 AM) - #4
快D黎睇牙!!有個白痴婆呀!!!!!!!
唔制唔制唔制唔制!!!!!!!
3個月無拍拖啦.....
難道我無吸引力..?
2008-05-23 (5:34 PM) - #5
零晨2點30過左 90 囉b ,,
之後過左 qq clup,,
好樣衰囉,,極到失禮!!!!!!!
係到玩玩下其實醉醉地..自己唔知~
自己又FEEL唔到囉,,,,
入左TOILET B一B....點知,,,OD左*><
BO2扶我返home..好彩既係..!!!
冇人見到我咁樣.....
好失禮既1 day~
牙ling飛英國*MISS
墮落花網誌自揭「遊K河」在網上披露了如何買毒品,情節嚴重,但這並不表示該網誌就是「買毒指南」。事實上在整個報道入面,有關的敘述也只是提及「小雪」有次在某的士高找一位「阿倫」買毒品而已,而看少女的網誌,她也不過是個沉淪毒海、生活荒唐但渴望愛情的普通女孩子罷。稱該網誌為「買毒指南」,該少女為「吸毒魔女」,是不是太過誇張?星島日報本身也提及了這位販毒的「阿倫」,那麼該報是否也變了「買毒指南」?
(星島) 06月 13日 星期五 05:30AM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當局致力打擊青少年吸毒,惟卻有「墮落美少女」在網上公開與三女友「索K」照,圖文並茂「炫耀」吸毒過程,公然講述往那裏光顧毒販索K,及找誰人可購得「五仔」,儼如買毒指南,荼毒年輕網友,事件令人震驚,不少網友怒斥她們自甘墮落,警方高度關注展開調查,追緝吸毒魔女及毒販歸案。
墮落美少女網上公開索K照,自爆吸毒及購買毒品門路,警方正深入追查。警方發言人證實,已獲知近日有人在網上發布自稱吸毒及購買毒品門路訊息,事件已由毒品調查科及商業罪案調查科的科技罪案組跟進,包括透過網站供應商追查發放人,及根據資料追緝售賣毒品者歸案。「小雪」是不是美少女,與事件的嚴重性何干?星島這樣說,總令我想起「逢屍必艷」的新聞。此外,有人把生活照放上網(還要是有較多網上日記的 Xanga 網站),有何出奇?說少女的朋友有紋身,是想暗示他們是黑社會嗎?雖然我也相信他們有黑社會背景,但星島到底想報道事實,還是引導讀者?
沉淪毒海美少女自稱「小雪」,她在個人網誌講述吸毒過程外,亦將大批生活照片,包括與十多名男女朋友開派對,及其在沙灘與遊艇泳裝照都放上網誌,身邊男伴不乏紋身青年,其中一輯照片,是她與三名分別叫「美琪」、「維維」及「B02」少女朋友合照,還有一張四人在手背放着疑是「K粉」毒品照片,「炫耀」她們吸毒「有圖為證」。
至於說少女「炫耀」她們吸毒,「有圖為證」,這兩組引號的意思,到底是說它們是原文,還是星島的記者想加強自己的語氣?看少女的網誌(看附錄),她根本兩組詞都沒有說過。
據悉,日前有人將「小雪」網誌內圖文,以「四個少女公開食五仔」為題,放到互聯網討論區任人瀏覽,「小雪」等人公開索K 的事,瞬間廣泛流傳,惹來各方討論,根據「小雪」自述,相信她染上毒癮超過一年,曾做兼職賺錢,但嫌錢少不足揮霍,一度「決心」戒掉惡習,但不成功。她去年九月的一段留言中說:「唔蒲啦……玩夠啦……Partime係搵唔到錢,決心唔汽水唔糖唔冰唔五仔……。」星島不提的士高的名字,而只說「尖沙嘴寶勒巷及麼地道兩間的士高」,也許是怕警方控告他們「在網上發布購買毒品門路訊息」吧。可是寶勒巷和麼地道有幾多間的士高,大家心中有數。其實有人在的士高賣毒品並不是秘密。反過來說,要報道就要拿出證據來。在「小雪」 5 月 23 日的網誌,說的是她在一間的士高買毒品,並在另一間的士高的廁所使用,而並非在兩間的士高都有買毒品。而在 6 月 9 日,該少女原本便計劃了遊車河兼「遊 K 河」,而不是從遊車河變成「遊 K 河」。至於「食大咗」和「個個hi到大一大」,不是少女的網誌(和 6 月 9 日)的原文。
「小雪」還多次自我「爆料」,以時下年輕人常用「暗語」,講述往那裏光買毒索K,找誰人可購到「五仔」。她又自爆在上月二十三日,到尖沙嘴寶勒巷及麼地道兩間的士高買毒品,之後入廁所吸食,結果「食大咗」,要由「B02」扶她回家。本月九日,她又說朋友約她遊車河,變成「遊K河」,及後再到寶勒巷一間的士高,找「阿倫」買毒品,還食了五仔,迷迷糊糊。她形容「係咁bbbbb……個個hi到大一大。」
網友不值「小雪」公開吸毒所為,紛紛留言狠批她們自甘墮落,網友「ciciwing」批評她們不愛惜自己,網友「小結他」指已經無人可幫到她們,亦有網友指有圖為證可報警「拉走吸毒四少女」。在雅虎即時新聞和新浪網,這宗新聞的標題都是《墮落花網誌自揭「遊K河」》。可是,從星島日報新聞搜尋服務,我發現此新聞的標題原本是《的士高買毒品「個個hi到大一大……」墜落花網誌自揭「遊K河」》。其實這單新聞本來已反映出青少年吸毒問題是何等嚴重,要報道的東西也還有很多(例如有高登網民在看過網誌上的幾張遊艇泳裝照之後甚至說「睇完呢幾張...有時想加入黑社會,好多女....」),星島不作全面的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的士高的毒網如何運作?每十個到的士高的青少年中有多少個吸毒?有幾多個會運毒?),反而拿在高登看到的消息作獵奇式的炒作(和歪曲),不知究竟是該報的水平低下,還是其編採人員個個 hi 到大一大?
據禁毒處數字顯示,被呈報二十一歲以下吸毒者人數,近年持續上升,前年有共二千五百多人增加至去年近三千人。警方稱,去年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因涉毒品案被捕人數有九百一十五人,較前年的四百五十四人增加超過一倍,而今年首季被捕人數則有二百七十八人,情況有增無減。
後記:東方日報這次雖然也用了「美少女」一詞,但整體報道持平,沒有炒作。雖然出人意表,但值得一讚。
附錄:少女的網誌原文(不附圖片及圖片標題,另外「90」和「qq」是本人為隱去原來的的士高名稱而作的修改)
2008-06-09 (5:40 AM) - #1
好跳既 1 day*
8號朝早6點幾起左身,,冇b係到!!勁慘...>v<"
係屋企玩電腦...12點好彩文迪打黎落mk食野"
至有bbbbbb..2點bo2出左黎mk..去左買33333!!
3點過黃大仙搵牙仟佢地.. 點知 [[ 動檔 ]]!! 屌*
6點幾好眼訓返home買左壽司返home食......正!!
之後高俊打黎叫我去由車+由k河........
8點又出左去...之後由去表衣搵維維 同 美琪 ,,
又係到BBBBBB...第1次青衣一日由比左維維 同 美琪>O<!!
12點2架車同我地去左{{ 黃金海岸 }}玩!!
玩到傻,,3點識左班人..去左大角咀食燒野@O@好味道!!
又由車河..過左尖咀90果邊搵牙倫囉B...仲食左5仔><"
由下由下迷下迷下跟住...... 返HONE訓教!!好累!!
成日就係係到 BBB >V<”
2008-06-06 (7:23 AM) - #2
6月5號又去左船p><"
今年第3次啦><”
又係直踏冇訓過,,,,,,,
同鴻哥果d去,,好鬼多人.,有d唔識..
好采冇落雨呀..唔係真係唔知點玩...
又係係咁bbbbb...原來第2隻船d人又係識,,
swim左過去玩!!勁好笑..
hi大左swim下swim下上左隻唔識既船到=.=" 累..哂到黑咪咪!!!!!
[註:這裏就是星島說放了「遊艇泳裝照」的地方。]
6月6號今day.....
同左bo2落旺角街市買送@@"
又買蝦,,元貝,,蛽..正!!!
搞左成2個鍾先有得食..真係辛苦>3<”
小妹今日親自下廚.....
想唔想試下^^"
係我男朋友就有福...
可惜我沒有><"我要拍拖!!
2008-05-29 (6:27 AM) - #3
5月27去左船p...
哂到黑哂,,,好累呀!!!
今次女仔仲多過仔><"
多女真係好玩d....
同黃大仙果D..呀F生日..
me..bo2..呀欣..朱古力..珊..維維,,美K..有好多唔識...
2008-05-26 (3:25 AM) - #4
快D黎睇牙!!有個白痴婆呀!!!!!!!
唔制唔制唔制唔制!!!!!!!
3個月無拍拖啦.....
難道我無吸引力..?
2008-05-23 (5:34 PM) - #5
零晨2點30過左 90 囉b ,,
之後過左 qq clup,,
好樣衰囉,,極到失禮!!!!!!!
係到玩玩下其實醉醉地..自己唔知~
自己又FEEL唔到囉,,,,
入左TOILET B一B....點知,,,OD左*><
BO2扶我返home..好彩既係..!!!
冇人見到我咁樣.....
好失禮既1 day~
牙ling飛英國*MISS
Label(s):
Seriously Sir
2008年6月12日星期四
檸檬、海豚、八達通
(本想寫點較嚴肅的東西,但現時打的臨時工實在太累人。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驅上下班,根本提不起勁做其他事,甚至連找工作都沒勁,真的十分麻煩。)
檸檬的經濟學
我唸中學和大學時都沒有修過經濟學,但從我在書店打書釘得回來的知識,檸檬貴了五毫,檸檬茶的加價幅度應該少於五毫才合理。如圖示,當整條供應曲線 S1 向上升五毫至 S2,供求平衡點由 P1 移至 P2,升高不到五毫。新聞說檸檬茶的價格升幅竟然比成本的增幅還要高,真不知何故。還是我搞錯了甚麼?
其實「檸檬茶」又何止是會考作文題目?用來做會考經濟題目也可以。
康沃爾的海豚
八達通壞卡,點算?
「無得換o架,只有造過張,百五蚊,張壞卡的餘錢同按金要五日後至攞得返。」西鐵的職員如此回答。
學阿葛個句(聽到厭的說話):究竟係真唔係呀?
整張咁o既爛鬼卡要百五蚊?!我母校張圖書証同我屋苑張居民証都唔使啦,更何況係有幾百萬人用的八達通?有無聽過乜o野叫「規模經濟」?
上八達通個網頁,竟然對處理壞卡的程序隻字不提。反而 MTR 個網頁有講:
後記(6 月 28 日):發文翌日,我到另一個西鐵站再問,職員解釋說百五蚊的確係按金加儲值額,但當我問及壞卡的退款「係唔係會退返張卡o既按金同餘額」時,對方答「張卡D餘額會退返畀你o架」,即使我好 explicit 咁追問「咁按金呢?」他仍同樣作答,害我擔心了一番。直至昨日我再到詢問處,終於取回壞卡的按金及餘額,才放下心頭大石。真不明白為甚麼這樣簡單的事有甚麼難解釋。
檸檬的經濟學
全球檸檬失收 餐飲每杯或加一兩元完全唔明白。
【明報專訊】因全球天氣反常,全球檸檬供應面臨短缺。本港生果批發商指出,檸檬年半以來持續維持高價,批發價上升達兩成,情況前所未見。餐飲業界表示,檸檬由約2.5元升至3元一個,令成本上漲,未來港人要歎「檸檬茶」,相信要多付1至2元才能補貼成本。
我唸中學和大學時都沒有修過經濟學,但從我在書店打書釘得回來的知識,檸檬貴了五毫,檸檬茶的加價幅度應該少於五毫才合理。如圖示,當整條供應曲線 S1 向上升五毫至 S2,供求平衡點由 P1 移至 P2,升高不到五毫。新聞說檸檬茶的價格升幅竟然比成本的增幅還要高,真不知何故。還是我搞錯了甚麼?
其實「檸檬茶」又何止是會考作文題目?用來做會考經濟題目也可以。
康沃爾的海豚
疑受軍演驚嚇 26海豚擱淺英倫幾天前才寫過怪談之地康沃爾 (Cornwall),今日就整單咁o既o野,重要係o岩o岩好同英文字母的數目一樣咁多隻「死難者」,你都咪話唔邪。當然,嚴肅地看,除了英國和另外兩個曾經/正在訓練海豚殺人和拆水雷的變態國家 (i.e. the U.S. and Russia) 的軍方之外,大抵沒有人會不懷疑這次意外是和軍事演習有關的。
【明報專訊】英國康沃爾附近的河岸周一早上有大批海豚擱淺,當救援人員趕到時,最少有26條海豚已經死亡,這是英國歷來最大宗海豚擱淺事件。民間動物保護組織周二表示,這些海豚可能是被當時在附近進行軍事演習的皇家海軍發出的聲浪嚇怕而衝上岸。
……
英國軍方承認,在過去的周六和周日,他們的確在康沃爾的法爾茅斯海域進行實彈軍事演習,並有艦隻進行聲納測試及利用聲納探測繪製海床分佈圖。軍方堅稱,該次行動影響海豚的機會「極微」。
八達通壞卡,點算?
「無得換o架,只有造過張,百五蚊,張壞卡的餘錢同按金要五日後至攞得返。」西鐵的職員如此回答。
學阿葛個句(聽到厭的說話):究竟係真唔係呀?
整張咁o既爛鬼卡要百五蚊?!我母校張圖書証同我屋苑張居民証都唔使啦,更何況係有幾百萬人用的八達通?有無聽過乜o野叫「規模經濟」?
上八達通個網頁,竟然對處理壞卡的程序隻字不提。反而 MTR 個網頁有講:
未能讀取資料的壞卡,須送回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處理。如你持有的是租用版八達通卡,可於客務中心或票務處取回壞卡退款。退款可於退還壞卡日起計5天後至60天內取回。但銷售版八達通卡的壞卡退款及補領的新卡須於指定車站領取。不過 MTR 倒沒有交代點解整張爛鬼卡要舊幾水。唔通係 $50 按金 + $100 儲值額?等我聽日再問多次先。唉,連 D 咁基本o既資料都講得唔清唔楚,今時今日咁o既服務態度係唔得o架。
後記(6 月 28 日):發文翌日,我到另一個西鐵站再問,職員解釋說百五蚊的確係按金加儲值額,但當我問及壞卡的退款「係唔係會退返張卡o既按金同餘額」時,對方答「張卡D餘額會退返畀你o架」,即使我好 explicit 咁追問「咁按金呢?」他仍同樣作答,害我擔心了一番。直至昨日我再到詢問處,終於取回壞卡的按金及餘額,才放下心頭大石。真不明白為甚麼這樣簡單的事有甚麼難解釋。
Label(s):
Yet another blog entry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星期二雜炒(雪藏版)
四川、六四、以言入罪、香港黑雨……近日令人不開心的事情太多。也許重看一些早被放入雪櫃的美好片段,輕鬆一下,多點歡笑,世界才會更美妙。
沙漠上的駱駝影
這是攝影師 George Steinmetz 從高空拍攝,刊登於 2005 年 2 月的土耳其版《國家地理雜誌》的美麗照片。圖中黑色的是駱駝形狀其實是影子,白色的才是駱駝。
媲美 David Copperfield 的 Daniel Chesterfield
或者應該說,Daniel Chesterfield 才是世上最強的幻術師。
惡臭七十二小時
無錯,足足三日我都搵唔到到底係乜搞到咁臭。我同其他同屋都認定有隻老鼠死在地版下面或牆壁裏邊。占士是唯一例外——他認為呢股臭味應該來自我的電腦。我笑佢傻仔,電腦有死老鼠又點可能運作呢……
名副其實的手淫表演(未成年者切勿觀看)
沙漠上的駱駝影
這是攝影師 George Steinmetz 從高空拍攝,刊登於 2005 年 2 月的土耳其版《國家地理雜誌》的美麗照片。圖中黑色的是駱駝形狀其實是影子,白色的才是駱駝。
媲美 David Copperfield 的 Daniel Chesterfield
或者應該說,Daniel Chesterfield 才是世上最強的幻術師。
惡臭七十二小時
無錯,足足三日我都搵唔到到底係乜搞到咁臭。我同其他同屋都認定有隻老鼠死在地版下面或牆壁裏邊。占士是唯一例外——他認為呢股臭味應該來自我的電腦。我笑佢傻仔,電腦有死老鼠又點可能運作呢……
名副其實的手淫表演(未成年者切勿觀看)
Label(s):
雜炒系列
2008年6月8日星期日
香港災區
怎麼香港好像忽然變了災區?
街市活雞的糞便樣本發現禽流感,大澳變成通訊斷絕的孤島,前往機場的要道—北大嶼山公路—因山泥阻塞沙井而嚴重水浸、局部封閉,港島電車出軌,西環海味舖水浸,屯門塌山泥推倒護土牆壓毀村屋引致二人死亡。借用大家近來時常問的問題,究竟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水利和土木工程在在需時,大澳的情形可以說是發展較慢,大嶼山公路的情況也可說難以預見。但是中西區一帶水患,有關當局應耳熟能詳。為何仍發生如此嚴重的水浸?至於屯門士多的意外,鋪了的護土牆竟然會塌,真是駭人聽聞。護土牆的作用是防止雨水滲入泥土,雖說它能應付的兩量始終有限,但一來黑雨便倒,怎不教萬千住在斜坡下的居民心寒。
禽流感方面,很難怪有關當局做得不好。不過經過今次事件,港人應該明白,抽查始終是抽查。這次算是抽中了,但患有禽流感的雞隻沒被檢疫便賣了出去這種情形,始終有天會發生。
街市活雞的糞便樣本發現禽流感,大澳變成通訊斷絕的孤島,前往機場的要道—北大嶼山公路—因山泥阻塞沙井而嚴重水浸、局部封閉,港島電車出軌,西環海味舖水浸,屯門塌山泥推倒護土牆壓毀村屋引致二人死亡。借用大家近來時常問的問題,究竟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水利和土木工程在在需時,大澳的情形可以說是發展較慢,大嶼山公路的情況也可說難以預見。但是中西區一帶水患,有關當局應耳熟能詳。為何仍發生如此嚴重的水浸?至於屯門士多的意外,鋪了的護土牆竟然會塌,真是駭人聽聞。護土牆的作用是防止雨水滲入泥土,雖說它能應付的兩量始終有限,但一來黑雨便倒,怎不教萬千住在斜坡下的居民心寒。
禽流感方面,很難怪有關當局做得不好。不過經過今次事件,港人應該明白,抽查始終是抽查。這次算是抽中了,但患有禽流感的雞隻沒被檢疫便賣了出去這種情形,始終有天會發生。
Label(s):
Yet another blog entry
2008年6月7日星期六
墳頭山 (Barrow Hill)
香港人對「塞爾特人」(Celts) 的認識,大概只止於萬聖節和在 NBA 比賽的籃球隊 Boston Celtics。其實在古代,塞爾特人曾經是一個相當大的民族。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全盛時期,他們的勢力幾近推展至大半個歐洲。直至羅馬人建立帝國,塞爾特人的活動才被局限於英國、愛爾蘭和法國的 Brittany 省一帶。
在歸化羅馬天主教之前,古代塞爾特人一直是多神主義者。由於他們並沒有留下很多宗教文獻,我們現在對古代塞爾特宗教的認識都是間接地從羅馬帝國在基督教化之前所留下的文物而來。而過往二千年間,又出現了不少民間傳說和誤解。其中有種想法,認為遍佈英國及歐洲各地的石圈 (stone circles,包括位於英國 Wiltshire 郡的著名巨石陣 Stonehenge) 是塞爾特神官 (druids) 祭祀用的場所。雖然有些考古學家否定這種說法,認為石圈在神官信仰冒起之前早已荒廢,但正如其他帶神秘色彩的民間傳說一樣,這個想法並沒有因為學究澄清而終止。
《墳頭山》所講的是個有關石圈和塞爾特傳說的故事。事情發生在秋分當日,這天是傳統的塞爾特宗教節日,日照時間與夜晚同樣長。傍晚時分,你駕車路經英國康沃爾 (Cornwall) 郡一處名為「墳頭山」的小鎮,卻因不明原因被困鎮上。你走到鎮上尋求援助,發現除了一名躲在辦公室害怕得不敢外出的職員,和另一位當地的電台主持之外,其他鎮民竟然全部失蹤。你亦發現一隊外來的考古隊剛好在附近挖掘一個從未有人開挖過的石圈古墳。究竟失蹤事件是否與此有關?失了蹤的鎮民去了何處?你又如何離開這個小鎮?
《墳頭山》並不是 Alone in the Dark 或者 Biohazard 之類的 survival horror 遊戲,而是一個歷險遊戲,所以不要期待它有很多(雖然的確有)「惡犬跳出來咬人」這類 cheap scares。這個遊戲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的實感很強。這不是說它的畫質可媲美現時一些以上億元製作的遊戲,而是說它很容易令玩家有置身現場的感覺。
譬如在遊戲中,當我在森林中穿插時,感覺十分真實,甚至不期然憶起幾年前與朋友二人在紐西蘭 Franz Josef Glacier 附近的密林中尋找螢光蟲(不是螢火蟲——螢光蟲不會飛)的情景。在黑夜的林中拿著孤燈前進,聽著落葉聲、自己的腳步聲跟踩斷樹枝的聲音,不免會疑神疑鬼。當時感受到的氣氛,在玩《墳頭山》時可說十足重現。
即使不在密林中,亦能感受到這種陰森詭異的氣氛。例如遊戲中有個廁所,照明半壞,燈是一閃一閃的。廁所內有塊鏡子,你可以坐在馬桶上,在閃爍的燈光下望著鏡子,看看有否特別的事情發生。
這個遊戲的配樂亦十分切合陰森恐怖的氣氛,但是它除了在觸發某些事件時會播放之外,一般都只在進入和退出遊戲的時候才聽得見。在遊戲中,你大多數聽到的都只是週圍環境所發出的聲音,以及「因劇情需要」而聽到的怪聲(例如不知何來的風玲聲、走了音的錄音帶等等)。個人而言,比較喜歡這種實感較強、用環境和氣氛而不是用配樂或「跳出來的惡犬」來嚇人的 approach。
無論你喜歡那種嚇人的方法,要是膽小的話,在夜闌人靜時獨個兒在黑夜徘徊還是相當難受的。幸而,為了舒緩玩家的情緒,遊戲作者安排了好一些電台節目和介紹墳頭山風土人情的媒體報道供收聽或閱讀,其中有些電台廣告相當有趣,可以給緊張的玩家輕鬆一下。
介面方面,基本上是傳統的 Myst 幻燈片模式,也就是說在大部份時間你只可以向前行、向左望或向右望。這對於玩者在林中穿梭倒有好處,因為不容易迷失方向。可是作者也不是安排得盡善盡美。例如在森林中就有一處地方,當你向前走一個畫面然後往回走一個畫面時,和原來的地方有點偏差,搞到我一時迷了路。不過晚上在森林中亂走而不迷路,在現實中也並不容易吧。
這個遊戲的謎題以運用庫存品為主 (inventory-based),也有一些密碼鎖的變奏謎題、尋找通道的謎題和一個 Myst 類型的機械操作謎題。這些謎題絕大部份都相當簡單,只有一兩個要花多點心思。歷險遊戲迷一般分為兩個陣營,一方認為謎題的設計要比得上 Myst (特別是 Myst II: Riven)那麼氣度恢宏,和有一定難度才算佳作;另一方則恨透 Myst 那類邏輯謎題,認為謎題的重點是令玩者更投入故事,所以難度要適中,不要令玩家沮喪。在我來說,其實遊戲好玩便成,重要的不是謎題的難度,而是它的出現是否合理。Myst 很多謎題都較難,也常常要用一些現實中相當別扭的方法去操控機器,可是把這些放在 Myst 的故事和 Dini 文明的背景中,又顯得非常合理。所以我並不厭惡 Myst 的邏輯謎題。相反,在 Aura: Fate of the Ages 中,很多邏輯謎題都堪稱佳作,可是由於這些謎題無法與遊戲的故事渾成一體,我玩的時候總覺得有點無聊。
《墳頭山》的謎題雖然簡單,但除了一個令手機恢復通話的謎題,其他謎題都能夠溶入故事,相當合理。除了解謎以外,故事的推進主要依靠閱讀散落在各地的文件,以及跟躲在辦公室的 Ben 和電台女主持 Emma Harry 的通話。與 Myst 系列的遊戲不同,這些文件和對話包含很多有用的線索。不過毋須所有線索也可以解決謎題。譬如遊戲中某處需要登入一部電腦去搜尋線索,但我不知自己串錯了 password,所以以為這部電腦根本無法登入,可是電腦內的線索,我還是能夠從別處推論得到。
故事方面,為免損了大家玩這個遊戲時的樂趣,所以我不多談了。不過作者在製作這個遊戲是確實下了點心思。例如遊戲中會提及石圈中有一塊稱為 Cailleach 的巨石,另外又會提及一位名為 Prof. Amelia Rumford 的考古學家。事實上 Cailleach 的確是塞爾特神祇,而 Prof. Rumford 其實是英國科幻連續劇 Dr Who 中的虛構角色,她曾經在一個把 Dr Who 獻給 Cailleach 的陰謀中把 Dr Who 救走。這些細節,和上面提過的電台節目及介紹當地風貌的文件,都加添了遊戲的立體感。
取景方面作者也費了不少功夫。事實上,遊戲的作者 Matt Clark 曾經伙同聲優 Emma Harry (她在遊戲中用真名演回自己)及傳奇獨立遊戲開發者 Jonathan Boakes (他也有參與製作《墳頭山》)到英國 Devon 郡(接鄰 Cornwall 郡,古時是 Cornwall 的一部份)的 East Looe 一帶考察,遊戲中的部份文物和場景,都是仿照實物重構的。譬如遊戲中的 Anneka's Well,外貌便和現實中的 St Keyne's Well 幾乎一模一樣,而內裏的 visitors' book,概念則來自現實中 St Cuby's Well 的訪客名錄。詳細的情形,見 Barrow Hill 網站內的 The Real Barrow Hill。
Barrow Hill 網站還有另一個有趣的部份:The Making of Barrow Hill。自從 Jonathan Boakes 製作了歷險遊戲 Dark Fall,一時間獨立製作紛紛冒起。看 Jonathan Boakes 和 Matt Clark 這類獨立遊戲開發者,憑一、二人之力即可製作出高質素的遊戲,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看 The Making of Barrow Hill,雖然不能深入瞭解遊戲製作的各個方面(如何找人配樂?Matt Clark 又從何結識 Emma Harry?合作者的酬金和時間表如何制訂?),但以管窺豹,也值得有志於獨立製作遊戲的朋友參考。
The suffocated 評級: A-
優點:氣氛一流,細節豐富,謎題與故事溶合得佳。
缺點:可能是我用中文 Windows 的關係,部份文件的排版有問題。
優點/缺點:謎題太簡單。
系統要求:獨處的時間、寂靜的環境和昏暗的燈光,另加 Windows 98/98SE/ME/2000/XP, Pentium III 450MHz processor, 128MB RAM (512MB for Win XP), DVD ROM drive, DirectX 9 compatible sound card and SVGA graphics card with 32-bit colour。
何處有售:這個遊戲於 2006 年發行,香港要到兩個月前才有售,我是在尖沙嘴星光行的某店舖購買的。當然,各位也可到各大遊戲銷售商看看。如果想先試玩的話,Barrow Hill 的官方網站有 demo 供下載。
在歸化羅馬天主教之前,古代塞爾特人一直是多神主義者。由於他們並沒有留下很多宗教文獻,我們現在對古代塞爾特宗教的認識都是間接地從羅馬帝國在基督教化之前所留下的文物而來。而過往二千年間,又出現了不少民間傳說和誤解。其中有種想法,認為遍佈英國及歐洲各地的石圈 (stone circles,包括位於英國 Wiltshire 郡的著名巨石陣 Stonehenge) 是塞爾特神官 (druids) 祭祀用的場所。雖然有些考古學家否定這種說法,認為石圈在神官信仰冒起之前早已荒廢,但正如其他帶神秘色彩的民間傳說一樣,這個想法並沒有因為學究澄清而終止。
《墳頭山》所講的是個有關石圈和塞爾特傳說的故事。事情發生在秋分當日,這天是傳統的塞爾特宗教節日,日照時間與夜晚同樣長。傍晚時分,你駕車路經英國康沃爾 (Cornwall) 郡一處名為「墳頭山」的小鎮,卻因不明原因被困鎮上。你走到鎮上尋求援助,發現除了一名躲在辦公室害怕得不敢外出的職員,和另一位當地的電台主持之外,其他鎮民竟然全部失蹤。你亦發現一隊外來的考古隊剛好在附近挖掘一個從未有人開挖過的石圈古墳。究竟失蹤事件是否與此有關?失了蹤的鎮民去了何處?你又如何離開這個小鎮?
《墳頭山》並不是 Alone in the Dark 或者 Biohazard 之類的 survival horror 遊戲,而是一個歷險遊戲,所以不要期待它有很多(雖然的確有)「惡犬跳出來咬人」這類 cheap scares。這個遊戲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的實感很強。這不是說它的畫質可媲美現時一些以上億元製作的遊戲,而是說它很容易令玩家有置身現場的感覺。
譬如在遊戲中,當我在森林中穿插時,感覺十分真實,甚至不期然憶起幾年前與朋友二人在紐西蘭 Franz Josef Glacier 附近的密林中尋找螢光蟲(不是螢火蟲——螢光蟲不會飛)的情景。在黑夜的林中拿著孤燈前進,聽著落葉聲、自己的腳步聲跟踩斷樹枝的聲音,不免會疑神疑鬼。當時感受到的氣氛,在玩《墳頭山》時可說十足重現。
即使不在密林中,亦能感受到這種陰森詭異的氣氛。例如遊戲中有個廁所,照明半壞,燈是一閃一閃的。廁所內有塊鏡子,你可以坐在馬桶上,在閃爍的燈光下望著鏡子,看看有否特別的事情發生。
這個遊戲的配樂亦十分切合陰森恐怖的氣氛,但是它除了在觸發某些事件時會播放之外,一般都只在進入和退出遊戲的時候才聽得見。在遊戲中,你大多數聽到的都只是週圍環境所發出的聲音,以及「因劇情需要」而聽到的怪聲(例如不知何來的風玲聲、走了音的錄音帶等等)。個人而言,比較喜歡這種實感較強、用環境和氣氛而不是用配樂或「跳出來的惡犬」來嚇人的 approach。
無論你喜歡那種嚇人的方法,要是膽小的話,在夜闌人靜時獨個兒在黑夜徘徊還是相當難受的。幸而,為了舒緩玩家的情緒,遊戲作者安排了好一些電台節目和介紹墳頭山風土人情的媒體報道供收聽或閱讀,其中有些電台廣告相當有趣,可以給緊張的玩家輕鬆一下。
介面方面,基本上是傳統的 Myst 幻燈片模式,也就是說在大部份時間你只可以向前行、向左望或向右望。這對於玩者在林中穿梭倒有好處,因為不容易迷失方向。可是作者也不是安排得盡善盡美。例如在森林中就有一處地方,當你向前走一個畫面然後往回走一個畫面時,和原來的地方有點偏差,搞到我一時迷了路。不過晚上在森林中亂走而不迷路,在現實中也並不容易吧。
這個遊戲的謎題以運用庫存品為主 (inventory-based),也有一些密碼鎖的變奏謎題、尋找通道的謎題和一個 Myst 類型的機械操作謎題。這些謎題絕大部份都相當簡單,只有一兩個要花多點心思。歷險遊戲迷一般分為兩個陣營,一方認為謎題的設計要比得上 Myst (特別是 Myst II: Riven)那麼氣度恢宏,和有一定難度才算佳作;另一方則恨透 Myst 那類邏輯謎題,認為謎題的重點是令玩者更投入故事,所以難度要適中,不要令玩家沮喪。在我來說,其實遊戲好玩便成,重要的不是謎題的難度,而是它的出現是否合理。Myst 很多謎題都較難,也常常要用一些現實中相當別扭的方法去操控機器,可是把這些放在 Myst 的故事和 Dini 文明的背景中,又顯得非常合理。所以我並不厭惡 Myst 的邏輯謎題。相反,在 Aura: Fate of the Ages 中,很多邏輯謎題都堪稱佳作,可是由於這些謎題無法與遊戲的故事渾成一體,我玩的時候總覺得有點無聊。
《墳頭山》的謎題雖然簡單,但除了一個令手機恢復通話的謎題,其他謎題都能夠溶入故事,相當合理。除了解謎以外,故事的推進主要依靠閱讀散落在各地的文件,以及跟躲在辦公室的 Ben 和電台女主持 Emma Harry 的通話。與 Myst 系列的遊戲不同,這些文件和對話包含很多有用的線索。不過毋須所有線索也可以解決謎題。譬如遊戲中某處需要登入一部電腦去搜尋線索,但我不知自己串錯了 password,所以以為這部電腦根本無法登入,可是電腦內的線索,我還是能夠從別處推論得到。
故事方面,為免損了大家玩這個遊戲時的樂趣,所以我不多談了。不過作者在製作這個遊戲是確實下了點心思。例如遊戲中會提及石圈中有一塊稱為 Cailleach 的巨石,另外又會提及一位名為 Prof. Amelia Rumford 的考古學家。事實上 Cailleach 的確是塞爾特神祇,而 Prof. Rumford 其實是英國科幻連續劇 Dr Who 中的虛構角色,她曾經在一個把 Dr Who 獻給 Cailleach 的陰謀中把 Dr Who 救走。這些細節,和上面提過的電台節目及介紹當地風貌的文件,都加添了遊戲的立體感。
取景方面作者也費了不少功夫。事實上,遊戲的作者 Matt Clark 曾經伙同聲優 Emma Harry (她在遊戲中用真名演回自己)及傳奇獨立遊戲開發者 Jonathan Boakes (他也有參與製作《墳頭山》)到英國 Devon 郡(接鄰 Cornwall 郡,古時是 Cornwall 的一部份)的 East Looe 一帶考察,遊戲中的部份文物和場景,都是仿照實物重構的。譬如遊戲中的 Anneka's Well,外貌便和現實中的 St Keyne's Well 幾乎一模一樣,而內裏的 visitors' book,概念則來自現實中 St Cuby's Well 的訪客名錄。詳細的情形,見 Barrow Hill 網站內的 The Real Barrow Hill。
Barrow Hill 網站還有另一個有趣的部份:The Making of Barrow Hill。自從 Jonathan Boakes 製作了歷險遊戲 Dark Fall,一時間獨立製作紛紛冒起。看 Jonathan Boakes 和 Matt Clark 這類獨立遊戲開發者,憑一、二人之力即可製作出高質素的遊戲,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看 The Making of Barrow Hill,雖然不能深入瞭解遊戲製作的各個方面(如何找人配樂?Matt Clark 又從何結識 Emma Harry?合作者的酬金和時間表如何制訂?),但以管窺豹,也值得有志於獨立製作遊戲的朋友參考。
The suffocated 評級: A-
優點:氣氛一流,細節豐富,謎題與故事溶合得佳。
缺點:可能是我用中文 Windows 的關係,部份文件的排版有問題。
優點/缺點:謎題太簡單。
系統要求:獨處的時間、寂靜的環境和昏暗的燈光,另加 Windows 98/98SE/ME/2000/XP, Pentium III 450MHz processor, 128MB RAM (512MB for Win XP), DVD ROM drive, DirectX 9 compatible sound card and SVGA graphics card with 32-bit colour。
何處有售:這個遊戲於 2006 年發行,香港要到兩個月前才有售,我是在尖沙嘴星光行的某店舖購買的。當然,各位也可到各大遊戲銷售商看看。如果想先試玩的話,Barrow Hill 的官方網站有 demo 供下載。
Label(s):
Adventure game
2008年6月6日星期五
十九年後,中國終於走上殖民統治之路
六四燭光晚會剛過,雖然港人因為四川大地震而對中國政府好感大增,但根據港大民意調查中心的數字,認為中共當年做法錯誤的仍有 58% (認為中共沒錯的佔 15%),可見港人頭腦依然冷靜,沒有見功忘過。
向殘殺平民的政府追究到底,不因政府一時表現可嘉而為其過往的罪行塗脂抹粉,是堅持正義。但是「擇善固執」到底不同「固執」,如果港人永遠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淩晨發生的悲劇,不但無法說服內地的年青一輩瞭解為何六四是政府的不義,更妨礙自己瞭解這個既遠且近的中國。在要求中共平反六四的同時,港人更需要瞻前顧後,從宏觀角度看待中國近年的變化。
可能是太陽底下無新事,近日中國政府的救災表現和憤青們在奧運火炬傳送期間的行為,總令我想起香港和一些國家在過去幾十年所經歷過的殖民統治。就以六四事件為例,雖然促使學生在廣場聚集的是對胡耀邦的悼念,但事件的主旋律其實是反貪污。純粹就學術意義而言,貪污未必是壞事(例如張五常便認為貪污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補救計劃經濟的規劃錯誤),但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因為貪官利用價格雙軌制倒賣物資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卻令民怨四起。雖然香港沒有經歷過因貪污而引起的超級通貨膨脹,但是對大規模貪污及嚴重通脹的記憶,都深深地烙在港人的腦海當中。
1966 年的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和 1973 年的「反貪污、捉葛柏」大遊行,正是香港史上因通脹或貪污所引起事件的表表者。我們在批評內地貪官污吏橫行、政府鎮壓民眾的時候,不要忘記在舊日香港,貪腐也曾經伸延到港府的每個角落(甚至於法庭裏邊;見余叔韶先生的著作),也不要忘記香港政府亦曾經鎮壓為民請命的示威者。
即使在其他事情上,近年的中國和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也很相似。現代中國和舊香港的經濟同樣在高速發展;內地人和香港人一樣,對外國文化都是缺乏瞭解;中國鎮壓西藏的示威者,而認為中國人是侵略者的藏人又殺害在西藏的漢人;舊日港府亦鎮壓土共,而土共為了「反英抗暴」又到處騷亂和放炸彈,甚至謀殺批評它的香港人(林彬)。中國有 GFW,有《冰點》事件,但舊香港又何嘗有徹底的出版自由?要是你發個傳單批評港府,不管你是社運份子還是土共粉絲,警察一樣可以突擊上門,拉人封舖。
不過最令我覺得中國在走殖民統治之路的,是憤青的出現。
憤青可說是在中國民間聲音最大的一群人。他們除了憤怒和瘋狂地以言語甚至肢體動作攻擊異見者之外,還熱衷於舉行支持中共或抗議異見者的示威遊行。這些人當中有高幹子弟,也有因經濟改革而受益的年青人,整體來說是中國年青一輩中較富裕的一批。他們的立場完全親政府,容不下批評的聲音。
舊香港沒有憤青。雖然行為偏激、心態憤怒的青年大有人在,但他們多數只是在所謂「火紅年代」中土共的粉絲,而不是港府的忠貞支持者。不過我反而覺得憤青最能表現中國的殖民統治特色。一來憤青的支持可算是港府「行政吸納政治」模式的變奏,二來憤青們對某些個體的攻擊往往會被報章報道或引伸為中國人的對這些個體的抗議,這點與一些在受到殖民威脅的國家的既得利益者或精英份子(例如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聯合水果公司在南美洲的支持者,和現時在委內瑞拉反對查維斯的那一班經濟菁英)所組織的抗議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論是說得多麼理想的政治制度,最終精妙仍是以少制多,這點尤以殖民統治最為講究。吸納政權以外的經濟菁英,贏取他們的支持,造成團結的假像,給民眾一個晉身精英階層的希望,令這個慾望在民眾心中成為比謀求政治改革優先。我不是政治學者,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我的猜想,但我隱隱若若覺得中國現時在走的,其實就是殖民統治之路。
如果這個猜測是事實,我想,除了在說服內地憤青以(香港)史為鑑,及解釋為甚麼一些諸如六四事件是政府的錯誤時可以有較多論點之外,知道這個事實的香港人其實是很悲哀的。原因是中國在走上殖民統治之路的時候,香港仍在此路上徘徊,舉步維艱。沒有一個較進步的政體,反而批評和香港愈來愈相似的內地管治模式,回心想想,實在有點荒謬。
六四,我仍會堅持要求中共平反。但政治發展,我想港人在批評中共之餘,還是放多點心力改善香港的現狀較好。
向殘殺平民的政府追究到底,不因政府一時表現可嘉而為其過往的罪行塗脂抹粉,是堅持正義。但是「擇善固執」到底不同「固執」,如果港人永遠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淩晨發生的悲劇,不但無法說服內地的年青一輩瞭解為何六四是政府的不義,更妨礙自己瞭解這個既遠且近的中國。在要求中共平反六四的同時,港人更需要瞻前顧後,從宏觀角度看待中國近年的變化。
可能是太陽底下無新事,近日中國政府的救災表現和憤青們在奧運火炬傳送期間的行為,總令我想起香港和一些國家在過去幾十年所經歷過的殖民統治。就以六四事件為例,雖然促使學生在廣場聚集的是對胡耀邦的悼念,但事件的主旋律其實是反貪污。純粹就學術意義而言,貪污未必是壞事(例如張五常便認為貪污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補救計劃經濟的規劃錯誤),但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因為貪官利用價格雙軌制倒賣物資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卻令民怨四起。雖然香港沒有經歷過因貪污而引起的超級通貨膨脹,但是對大規模貪污及嚴重通脹的記憶,都深深地烙在港人的腦海當中。
1966 年的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和 1973 年的「反貪污、捉葛柏」大遊行,正是香港史上因通脹或貪污所引起事件的表表者。我們在批評內地貪官污吏橫行、政府鎮壓民眾的時候,不要忘記在舊日香港,貪腐也曾經伸延到港府的每個角落(甚至於法庭裏邊;見余叔韶先生的著作),也不要忘記香港政府亦曾經鎮壓為民請命的示威者。
即使在其他事情上,近年的中國和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也很相似。現代中國和舊香港的經濟同樣在高速發展;內地人和香港人一樣,對外國文化都是缺乏瞭解;中國鎮壓西藏的示威者,而認為中國人是侵略者的藏人又殺害在西藏的漢人;舊日港府亦鎮壓土共,而土共為了「反英抗暴」又到處騷亂和放炸彈,甚至謀殺批評它的香港人(林彬)。中國有 GFW,有《冰點》事件,但舊香港又何嘗有徹底的出版自由?要是你發個傳單批評港府,不管你是社運份子還是土共粉絲,警察一樣可以突擊上門,拉人封舖。
不過最令我覺得中國在走殖民統治之路的,是憤青的出現。
憤青可說是在中國民間聲音最大的一群人。他們除了憤怒和瘋狂地以言語甚至肢體動作攻擊異見者之外,還熱衷於舉行支持中共或抗議異見者的示威遊行。這些人當中有高幹子弟,也有因經濟改革而受益的年青人,整體來說是中國年青一輩中較富裕的一批。他們的立場完全親政府,容不下批評的聲音。
舊香港沒有憤青。雖然行為偏激、心態憤怒的青年大有人在,但他們多數只是在所謂「火紅年代」中土共的粉絲,而不是港府的忠貞支持者。不過我反而覺得憤青最能表現中國的殖民統治特色。一來憤青的支持可算是港府「行政吸納政治」模式的變奏,二來憤青們對某些個體的攻擊往往會被報章報道或引伸為中國人的對這些個體的抗議,這點與一些在受到殖民威脅的國家的既得利益者或精英份子(例如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聯合水果公司在南美洲的支持者,和現時在委內瑞拉反對查維斯的那一班經濟菁英)所組織的抗議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論是說得多麼理想的政治制度,最終精妙仍是以少制多,這點尤以殖民統治最為講究。吸納政權以外的經濟菁英,贏取他們的支持,造成團結的假像,給民眾一個晉身精英階層的希望,令這個慾望在民眾心中成為比謀求政治改革優先。我不是政治學者,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我的猜想,但我隱隱若若覺得中國現時在走的,其實就是殖民統治之路。
如果這個猜測是事實,我想,除了在說服內地憤青以(香港)史為鑑,及解釋為甚麼一些諸如六四事件是政府的錯誤時可以有較多論點之外,知道這個事實的香港人其實是很悲哀的。原因是中國在走上殖民統治之路的時候,香港仍在此路上徘徊,舉步維艱。沒有一個較進步的政體,反而批評和香港愈來愈相似的內地管治模式,回心想想,實在有點荒謬。
六四,我仍會堅持要求中共平反。但政治發展,我想港人在批評中共之餘,還是放多點心力改善香港的現狀較好。
Label(s):
Seriously Sir
2008年6月3日星期二
超濃縮,六四簡史
談六四事件,你會想起甚麼?
是發生在天安門週邊的大屠殺?民主女神像?還是那位拿著背心膠袋,站在坦克車前面的大叔?
當歷史成為傳說,傳說成為神話,人們記得的,慢慢只剩下具象徵意義的圖騰。造成六四事件的原因,反而漸漸被遺忘。
引至中共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在天安門一帶進行軍事鎮壓的,是他們對人民離心的戒懼。
令他們清楚感到人民離心的,是民眾對在廣場絕食的學生所顯出的強力支持。
學生們絕食,是因為他們要悼念中共總書記胡耀邦。
胡耀邦鬱鬱而終之前不久,因為眾中共元老認為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註)不力而被迫辭職下台。
造成元老們這樣想的導火線,是發生在一九八六年末,安徽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學生因抗議貪污、官倒而發起的示威活動。
這就是六四事件的遠因。起初,人們只不過要反貪污。
註:所謂「資產階級自由化」,按鄧小平的說法,就是「崇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自由』」,也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人們嚮往西方民主制度,是因為他們體認到一黨專政的政權根本無法自我監督。要根除中共官僚的貪污流弊,唯有改變現有政治制度。
是發生在天安門週邊的大屠殺?民主女神像?還是那位拿著背心膠袋,站在坦克車前面的大叔?
當歷史成為傳說,傳說成為神話,人們記得的,慢慢只剩下具象徵意義的圖騰。造成六四事件的原因,反而漸漸被遺忘。
引至中共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在天安門一帶進行軍事鎮壓的,是他們對人民離心的戒懼。
令他們清楚感到人民離心的,是民眾對在廣場絕食的學生所顯出的強力支持。
學生們絕食,是因為他們要悼念中共總書記胡耀邦。
胡耀邦鬱鬱而終之前不久,因為眾中共元老認為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註)不力而被迫辭職下台。
造成元老們這樣想的導火線,是發生在一九八六年末,安徽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學生因抗議貪污、官倒而發起的示威活動。
這就是六四事件的遠因。起初,人們只不過要反貪污。
註:所謂「資產階級自由化」,按鄧小平的說法,就是「崇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自由』」,也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人們嚮往西方民主制度,是因為他們體認到一黨專政的政權根本無法自我監督。要根除中共官僚的貪污流弊,唯有改變現有政治制度。
Label(s):
Yet another blog entry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