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

老貓再有燒鬚時

呼呼呼,想不到事隔一年,又有經濟學家懷疑 PK。

上回嘅主角,係哈佛大學兩位經濟學家(見舊文:老貓亦有燒鬚時),不過,畢達哥拉斯同伍晃榮話齋,個波係圓嘅,所以今勻嘅舞台,就移到歐洲嘞。

今回故事嘅主人翁,係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任兼巴黎經濟學院教授 Thomas Piketty。一提呢個名字,相信各位同當年董太聽見「郭富城」嘅時候一樣,會忍唔住問:乜水來㗎?查實近排呢位 Piketty 教授都幾有名,原因係渠所寫嘅七百頁的學術論著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硬皮只售港幣約兩舊水,扺食夾大件),竟然榮登 Amazon 暢銷書榜首位

「吓?哈佛大學出版嘅學術書變成 … 暢~銷~書?唔係 va?」

嗱,中國殖民政府雖然成日話香港好國際化,而鬼佬間中應酬兩句 Nylonkong,香港人亦飄飄然,但查實睇下香港嘅暢銷書榜,甚至公共圖書館入D乜嘢書,就知港人眼光有幾窄。好似 Michael Sandel 箇本《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中文版,在港尚算暢銷,但其銷量唔見得可以壓倒一般流行小說。相比之下,呢本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不但曾榮登暢銷書榜首位,就算係在下執筆時,渠依然居高不下,位列第四,連續佔據頭一百位兩個幾月。何況 Sandel 箇本小書只係齋吹水,但 Piketty 呢本七百頁嘅大部頭著作,就整理咗好多數據。外國人接納嚴肅書籍的程度,高出港人何止幾皮。

扯遠了。 Piketty 著作嘅主旨很簡單,就係唔受管制嘅資本主義,會不斷增大貧富差距。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牛頭角順嫂都識得講。「佔領華爾街」之後,貧富懸殊、「最有錢嘅 1%」已成為各國民間話題,此書投人民所好,暢銷並不出奇。然而此書並非齋吹水,而是運用數據和統計分析,去支持作者的論點,令此書於大受學界和政界矚目與好評:
  • 克拉克獎得主,兼美國前財長薩默斯 (Larry Summers) 表示,作者發掘各國大量歷史數據來確立一個事實,就是最富有的 1%、0.1% 或 0.01% 人口,其所佔財富比例,於過去幾十年來劇烈上升。姑勿論 Piketty 在書中提出的各項理論能否站得住腳,單憑確立前述事實,足以令 Piketty 獲諾貝爾獎。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 (Paul Krugman) 於其長長的書評中,認為本書革新了大家對貧富不均的長期趨勢的認識。作者所用的經濟模型,將經濟增長與財富分布的分析整合在一起,簡直是鬼斧神工。
  • 另一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oseph Stiglitz 則認為,Piketty 提供的財富分布數據,有基礎貢獻。
  • 現任英國工黨黨魁文立彬(他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曾任英國財政部經濟顧問局主席)表示,他才剛開始閱讀此書,可以說,作者頗能點出民眾的感受。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服膺 Piketty 的主張,例如薩默斯就不贊成資本主義會導至貧富差距不斷增加的見解。英倫銀行前行長金默文勳爵亦認為,儘管近年貧富差距增大,但對比百幾二百年前,貧富差距實在是縮小了。《華盛頓郵報》更有一篇文章嘲諷大家對此書的讚詞。然而無論是贊成或是反對的一方,都對 Piketty 整合數據的能力給予極高評價 ……

直到英國《金融時報》記者 Chris Giles 撰文,質疑 Piketty 的數據來源和處理方法。

Giles 從 Piketty 教授提供的原始數據(Excel 試算表;話說回來,點解D經濟學家咁鍾意用Excel?用 R 那些「特定軟件」不行嗎?)發現,原來 Piketty 的鬼斧神工,有時抄錯了數字,有時用錯了公式,有時輸打贏要,甚至無中生有:
  • 抄錯數字。例如英國的數字,書中的結果與原始數據並不吻合。例如作者說近四十年來貧富差距不斷上升,但根據原始數據,其實是反覆下跌。
  • 用錯公式。例如作者計算全歐洲的財富不均程度時,作者只用各國結果簡單地平均,而不考慮各國人口差異。
  • 輸打贏要。這個不清楚 Giles 是何所指,但前述金默文的文章,亦有類似看法。金默文認為 Piketty 不應只注視近四十年來的貧富差距上升,而無視 1910-70 年間貧富差距不斷縮窄的事實。Piketty 認為 1910-70 其間變化為例外情況,但金默文並不贊同。
  • 無中生有。例如美國方面並無 1870 至 1960 年間財富分布的數據,但 Piketty 竟然可以在畫出這段期間的趨勢來。
事發之後,Piketty 教授很快就回應。他和上次 PK 的 哈佛大學的 Reinhart 與 Rogoff 教授一樣,都係唔認錯,不過其回應頗有陸捌玖(或近期張炳良)語言偽術之妙:
“I have no doubt that my historical data series can be improved and will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 but I would be very surprised if any of the substantive conclusion about the long-run evolution of wealth distributions was much affected by these improvements.”
幸運的是,比起上次哈佛大學的「Reinhart 與 Rogoff 兩教授 PK 事件」,今次各方評論似乎都未能斷定 Piketty 的統計錯誤是否會令其研究結果完全無效,所以這次暫時都只是「懷疑 PK 事件」,不過網上已有口痕友問,事件會否影響 Piketty 將來得到 Nobel Prize 的機會。

咁,呢單嘢究竟有乜啟示?答案又是:認錯,真係好難!不過今次各方評論都重提舊年 Reinhart 與 Rogoff 兩教授的 PK 事件,可見衰一次就被人一世記住,好可怕!有錯都係快D認比較好。

相關連結

1 則留言:

wing 說...

有趣話題,多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