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拿美國人的錢,黃金冒險號(專欄),香港:蘋果日報,2012-11-12。專欄作家每天供稿,寫得多自然錯得多。雷公教授如是,陶才子亦如是。
香港兩家大學爆發罵戰。原來浸會大學的「中國研究中心」,發表「藍皮書」,指中文大學的通識課程,接受美國資助,向學生灌輸美國的普世價值觀。然後中大指對方誹謗。
這一大段新聞,問題多了,一件件拆。
首先,「藍皮書」是香港七十年代一本暢銷的色情雜誌,廣受文化教育低下人士歡迎。浸大的一些大陸學者,可能太過崇洋,看見美國人有「白皮書」,英國人有「綠皮書」,你叫「紅皮書」、「黃皮書」,都切合本色和身份,沒有問題,或一時貪漂亮,選了藍皮,就有了笑話。
《藍皮書》確實是香港於七、八十年代除了《龍虎豹》以外的另一本暢銷色情雜誌,但「藍皮書」一詞卻非當時新創。根據羅馬大學東方研究所馬西尼 (Federico Masini) 教授所著的《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p.91),二十世紀初期,中文已有「藍皮書」這個借詞,意思指「政府年鑒」。
陶傑眼見英語有「白皮書」(white paper) 與「綠皮書」(green paper),似乎亦想當然地認為「藍皮書」是 "blue paper",可是「藍皮書」一詞,其實是 "blue book" 的繙譯。網上不難找到一個世紀以前的 blue books(例一、例二),它們一般都是政府或民間機構的曆書或統計年鑒,以藍色作封面。
此外,現在也有外國的研究報告以 "blue paper" 作名稱(例子),
後記:浸大有關刊物的正式題目其實是 Blue Book of Hong Kong: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含義與傳統「藍皮書」無異。姑勿論內容,該刊物以「藍皮書」命名並無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