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全港第二大,規模僅次於中央圖書館的屏山公共圖書館,今日啟用。我家住天水圍,自然首先一窺全豹。湊興的人多,拍照、攝錄的人就少不了,讀者大可上網搜尋,總有人會將照片或影片放上 Facebook 的。在下的攝影技藝比我的普通話還要普通,就請恕此處不附相片了。
長話短說。一踏入館中,就感覺此館設計,都比本港其他公共或大學圖書館來得雅緻。這所圖書館位於屏山文康中心高座,從比它早幾個月啟用的低座體育館,已可見該處所用的木材與石材,令人感覺自然質樸。黃昏前從低座二、三樓往外望,看著木柵後的小園景,以及地上木柵的光影,更是閒適,與莫內的 The Basin at Argenteuil 有異曲同工之妙。兩館既屬同一建築,我入館前已經預料館內亦有這種木石的味道,事實亦果然不虛。
此館的建築其實也不算非常傑出。更勝一籌的文化建築物,大概外地比比皆是,但以香港的公共建築來說,卻是別有特色。這所圖書館樓高(好像是)八層,鳥瞰的話,大樓呈「口」字型,內有貫通幾層的中庭,相當有空間感。從上層透過圍繞中庭的玻璃,望著下層兒童圖書館的小讀者休憇,也是賞心樂事。此館似乎刻意走近年商業書店的路子,室內陳設令人感覺融和。諸如中庭所放的茶几與圍著它的幾張籐椅,或者每層款式不同,卻又非常舒服的梳化或咖啡桌,暖色系的地氈敏與木紋書架等等,都沒有一般圖書館的呆版,有休閒閱讀的氣氛。二樓兒童圖書館用色活潑,供小讀者圍坐閱讀的大木池(此非別字,不是水池,而是木造的池子,其實是一張很大、橢圓形、向內的躺椅。),相信是日後最受小朋友喜愛的地方。
圖書館大部份壁面更是有框落地玻璃。如果讀者想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共渡一個懶洋洋的下午,身處此館,簡直如魚得水。雖云鄰近的圍村並非哈比屯,但是此處景觀開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比起只得一線天的 Henry 的地牢,屏山的書樓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若讀者要全神閱讀,是日陰天倒無所謂,但晴天的話,天上無雲就可能太光,令人眼倦;間中有雲的話,光線時強時弱,眼睛更不適應;若雨天行雷,就更加恐怖了。這種自然採光是好是壞,值得商榷。
整體來說,此館視覺設計不俗,可說滿足一流圖書館所需的九成條件了。然而這只是就視覺而言。圖書館不是美輪美奐就叫氣氛好的。讀者要看的,首要是書,就算景色再好,若然地方嘈吵,根本就無法專心。屏山圖書館這方面,可算是大敗筆。且不提啟用首日人來人往,遊客多於書客,單是圖書館每層除中庭以外都一體連通這點,就夠人懊惱了。沒有牆壁阻隔,噪音可以傳得很遠。尤其是來往上下層的樓梯,由於用了石階,腳步聲非常響亮。升降機的電鈴聲,於半層圖書館都聽到。最嚇人的,是放英文圖書那一層 ── 當你坐在好鬼死舒服的梳化椅上浮遊書海的時候,竟然聽到浮遊著另一種東西的地方那種 literally 令浮遊物沖出大海的沖水聲。更甚的,是你聞不到臭味的原因,在於你聞到的,是芳香劑(或某些化學品)的味道!濕子曰:鞋聲水聲電梯聲,聲聲入耳;書香夜香(?)化工香,香香逸心。這個放英文書的地方,應該改放謝立文的《屎撈人》。
可幸飄香不至全層,樓層另一邊卻另有問題。本來圖書館夠大,成人與兒童圖書館就不用同層並列,讓不懂自制的小孩叫聲騷擾他人。誰知免卻一個問題,館方又製造了另一個:不知何解,他們竟然將唱片架放在鄰近書架與書桌的地方,而不闢室放置。須知 CD 的 jewel case 的碰撞聲非常吵耳,而偏生該處又是最多人聚集的地方。大樓多用落地玻璃,也是一把雙刃劍。採光好了,卻難以隔絕室外噪音。
不過最讓我失望的,是以前嘉湖銀座的圖書館地方雖小,數學與統計書籍也有半個書架之多。現在新館大了,這些書反而少了,只得兩格。公共圖書館並非大學圖書館,它要顧全大眾需要,少收學術書籍(甚至高等的研究級書本)可以理解,只是屏山圖書館號稱全港次大,學術書藏竟不及設於商場內的嘉湖銀座圖書館(遑論元朗圖書館甚至中央圖書館),卻令我萬分意外。我不知此館其他學術科目的館藏是否同樣貧乏,讀報得知該館藏書達三十二萬,不知以何種書籍居多?
2 則留言:
你可以將意見都寫給圖書館館長,相信他們會樂意改善。
好呀,讓我想想怎樣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