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小童在港當街屙屎,引起中港罵戰。有大陸評論認為此非大陸人之錯,而是香港公廁太少。
幾年前北京奧運會,中共大搞形像工程,花大錢起公廁,據悉每五百米就有一間(BBC 引述大倫敦議會研究)。北京市政府則聲稱,以公廁數量而言,北京市乃世界第一。即管假設中共並無報大數,而且每所公廁都 functional。以此作準繩,香港情況又如何?
根據政府資料,2011 年,食環署轄下公廁共有 851 個。
香港島與九龍人口約佔全港人口 47.5% (2008 年資料)。
假設公廁密度與人口密度大致成正比,香港島與九龍的公廁總數就大約有 404.225 個。
香港島與九龍的總面積約為 128 平方公里。
故此,每 128/404.225 = 0.3167 平方公里就有一個公廁。
取 0.3167 的平方根,我們粗略估計,香港島與九龍區每 562 米就有一個公廁。
這與實際情況當然有出入。公廁密度與人口密度未必成正比,香港公廁亦非位於一個個相鄰正方形格子的中心,香港島大部份地方更是人煙稀少,真正市區人口密度則超高。然而以上粗略估算,起碼顯示香港公廁密度,至少應該和北京聲稱的為同一個數量級。若說遊客不諳地理,不知公廁何在,還說得過去,但說香港缺少公廁,就站不住腳。
何況市區除了政府公廁,商場亦有廁所,而且外國遊客也沒有在港隨街屙屎。事實上,香港連狗隻大便,狗主也要先於地上鋪好報紙,然後包妥糞便,放入狗糞箱。港人與狗不得遺糞,大陸人則例外,這不叫「包容」,而是殖民者要求特權,歧視本地人。
我想起幾年前的九鐵故事 ── 「這裏是中國的地方!你管不着!」要是那時有人將片段放上 YouTube,肯定震驚全港。相比之下,今次事件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乜春乜乸(二)
「主場新聞」昨日有文章題為《彭志銘講乜「春袋」?》,批評彭志銘以「䘒袋」作「春袋」本字不妥,我亦有同感。我初讀文章時的第一個想法,卻是「『春』的本字不就是『膥』嗎?」
廣東話並非百分百從中土漢語演變而來,有些廣東話極有可能是沒有傳統漢字本字的。既然稱卵或卵狀物為 ceon1 是廣東話,廣東人又造了「膥」字來表音,照道理該字就是 ceon1 的本字才對。然而作者說:
然而作者再翻書,卻真的翻出道理來:
不過且慢,「唐時吳郡貢魚春子」一說何來?若然是屈大均耳聞,或出自接近屈氏那個年代(即清初)的文獻記載,那麼也有可能是文獻作者假借同音字,說服力大打折扣。
好在,網上不難找到此說出處。元人馬端臨編撰的《文獻通考‧正文‧卷二十二‧土貢考一》,就列出了「唐天下諸部每年常貢」當中,吳郡的貢品確有「春子五升」。春子是否就是魚卵?宋人范成大認為是。他於《吳郡志‧卷一‧土貢》當中說,唐代土貢有「魚春子」,而且「春子疑即魚子也」。儘管無肯定答案,但既然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古人都以「春」作卵,我們也就不必多慮了。未有新資料之前,大可視「春」為 ceon1 的本字。
有論者(如陳雲)經常說粵語保存了中土雅言,我實在不大喜歡這種說法,一來覺得它過於自大,二來其「大中華膠」味道太重。然而不論「春」是否「雅」,這個早已於中土消失,但仍為粵語常用的口語詞,其根源竟可追溯至唐代那麼古,真是令人意外。
廣東話並非百分百從中土漢語演變而來,有些廣東話極有可能是沒有傳統漢字本字的。既然稱卵或卵狀物為 ceon1 是廣東話,廣東人又造了「膥」字來表音,照道理該字就是 ceon1 的本字才對。然而作者說:
事實上,粵語很早便有用「春」字解作「卵」的記載。有「廣東徐霞客」美稱的清代士人屈大均,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撰寫的《廣東新語》中,其《卷十一‧文語‧土言》便提到:至此,作者的論點並不強。須知《廣東新語》乃人物及方物志,並非語言專著。屈氏提及魚春、蝦春等等時,有可能只着重廣東人如何講,而非廣東人如何寫。事實上,《廣東新語‧文語‧土語》亦提到「廣州謂新婦曰心抱」,可是「心抱」並非本字,「新婦」才是正寫。該詞的「抱」音乃從「婦」的古音而來(「古無輕脣音」理論),而「心」音乃「新」變讀,早已是學界共識。由此可見,儘管《廣東新語》很值得參考,我們卻不能拿它當正字書。
廣州謂卵曰春,曰魚春,曰蝦春,曰鵝春,曰雞春、鴨春。
然而作者再翻書,卻真的翻出道理來:
另在《卷二十四‧蟲語‧蝦》則再次提到:「唐時吳郡貢魚春子」?這是有趣的新聞呀。若然屬實,那就有兩個含義。第一,稱卵為 ceon1,根本並非廣東話,唐代揚州話也是這麼說。第二,即然唐代已以「春」作 ceon1,而 ceon1 又不是廣東話,那麼後來廣東人所造「膥」字,就不應視為本字了。
一種名蝦春,粵方言,凡禽魚卵皆曰春,魚卵亦曰魚春子。唐時吳郡貢魚春子,即魚子也。
不過且慢,「唐時吳郡貢魚春子」一說何來?若然是屈大均耳聞,或出自接近屈氏那個年代(即清初)的文獻記載,那麼也有可能是文獻作者假借同音字,說服力大打折扣。
好在,網上不難找到此說出處。元人馬端臨編撰的《文獻通考‧正文‧卷二十二‧土貢考一》,就列出了「唐天下諸部每年常貢」當中,吳郡的貢品確有「春子五升」。春子是否就是魚卵?宋人范成大認為是。他於《吳郡志‧卷一‧土貢》當中說,唐代土貢有「魚春子」,而且「春子疑即魚子也」。儘管無肯定答案,但既然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古人都以「春」作卵,我們也就不必多慮了。未有新資料之前,大可視「春」為 ceon1 的本字。
有論者(如陳雲)經常說粵語保存了中土雅言,我實在不大喜歡這種說法,一來覺得它過於自大,二來其「大中華膠」味道太重。然而不論「春」是否「雅」,這個早已於中土消失,但仍為粵語常用的口語詞,其根源竟可追溯至唐代那麼古,真是令人意外。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2014年4月5日星期六
換幾隻字又是一條題目
小馬是中華民國總統,他透過海協會和海基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稱「服貿」)。台灣民間有人認為不應通過協議,或至少應該將協議交由立法院逐條審查。這種主張的主因是甚麼?
A. 小馬可從長計議,與大陸磋商對台灣更有利的條款。
B. 小馬治下的庶民未能分享此協議所帶來的利益。
C.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動機或善意並未確定。
D. 小馬可先與其他法制更完善,更平等地對待台灣的國家先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Inspired by 高登討論區
話說回來,儘管英文試卷中用上 "meeting" 一詞並沒有錯,但這種私人會面,稱為 "meetup" 較佳吧?"Meeting" 聽起來,總好像甚麼會議似的。
A. 小馬可從長計議,與大陸磋商對台灣更有利的條款。
B. 小馬治下的庶民未能分享此協議所帶來的利益。
C.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動機或善意並未確定。
D. 小馬可先與其他法制更完善,更平等地對待台灣的國家先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Inspired by 高登討論區
話說回來,儘管英文試卷中用上 "meeting" 一詞並沒有錯,但這種私人會面,稱為 "meetup" 較佳吧?"Meeting" 聽起來,總好像甚麼會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