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Random shuffling

Doing the Microsoft Shuffle: Algorithm Fail in Browser Ballot; Rob Weir: An Antic Disposition

這是我近日看過的一篇有趣文章。話說歐盟控告微軟的 IE 造成壟斷,雙方後來和解,同意於新版本的 Windows 之中加入選單畫面,讓用家選擇安裝喜歡的瀏覽器(見下圖)。選單中五種瀏覽器的位置,是隨機決定的,不過上述網誌的作者卻發現,五種瀏覽器的位置,實在稱不上是均勻分佈 (uniformly distributed)。後來他深入研究微軟「兜亂」(shuffle) 五個位置所用的程式碼,發現結果相當不平均。

要兜亂一個序列,或者用數學化一點的語言來說,要生成一個隨機置換(這裏「隨機」的意思當然不是照字面解,而是照一般人的用法去解,也就是不止隨機,還要均勻分佈),最方便穩妥的辦法當然是 Fisher-Yates shuffle。用一行 pseudocode去講,就是

p = {1, 2, 3, 4, 5}; for (i=n; i>1; --i) swap(p[i], p[rand(i)])

微軟捨此不用,反而做類似以下的事情:

p = {1, 2, 3, 4, 5}; sort(p, RandomSort)

當然,p 並非隨機序列,按其內容排序,並不會得出隨機結果,所以微軟排序時,用了以下的隨機「比較函數」(comparator):

function RandomSort (a,b) {return (0.5 - Math.random());}

換句話題,當你為兩個數目 a 與 b 排大小時,程式所看的並非 a 的數值是否真的小於 b,而是隨機產生一個介乎 -0.5 與 +0.5 之間的數字 x = 0.5 - Math.random(),若 x 是負數,便扮作 a<b;若是正數,則扮作a>b;若 x=0,則當 a=b。

利用這樣的隨機比較函數,當然也會得出隨機置換,只不過置換的分佈既不夠平均,亦因排序方法而異。其實腦筋清楚並對中學的統計學稍為有點認識的人,根本都不會犯上這種錯誤,所以前述文章令我喜歡的地方,並不是它有甚麼令人意外的發現或結論,而是作者竟然肯花那麼多時間去找出實際錯誤的來源。這種探究精神,才真的令我佩服。

該網誌的留言亦非常值得一看。例如 #27 的 Tom 問,若將 Fisher-Yates shuffle 改動成 for (i=1; i<=n; ++i) swap(p[i], p[rand(n)]),為甚麼不算均勻置換?#31 的 Dave 就回答得相當精闢。Tom 另外提及 for (i=1; i<=n; ++i) swap(p[rand(n)], p[rand(n)]),其問題所在也是有趣的思考材料甚至面試題目。(有無讀者可以用簡單的方法指出問題所在?)留言 #52#53 則反映原來人們對統計學的認識,可以相當出人意表。留言 #92 則指出原來微軟所用的蠢方法,一個有名的 Javascript 教學網站亦有教!至於留言 #95 的 Issac 君,與文章作者同樣具探索精神。他發現用微軟所用的隨機比較法,五個位置的置換結果於不同的排序方法之下,差異可以頗為巨大。詳見:

Randomizing by Random-Comparison Sorting (Revisited); 2718.us blo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