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范國威提出促請政府制訂政策時以港人優先為依歸的動議,遭到立法會否決。……范的動議,要點在要求減少大陸移民配額,要求取回大陸人的入境審批權。但反對的議員認為,不應將社會問題歸咎於新移民,……李怡:你不是答案一部份,就是問題一部份,蘋論,蘋果日報,2013-11-16。
眾所周知,你要去世界任何地方跟家人團聚,須由當地親人申請,當地審批。香港的畸形是要來港團聚的大陸親人在大陸申請,在大陸審批。每天150名單程證是由大陸公安把關,其中涉及多少貪腐、多少中共的派遣人員,香港都無法知悉。
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Colonial settlement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穀牛
平時煮小袋裝的快熟通心粉,吃一餐煮一包,完全不用考慮用剩的如何儲存。若然買的是大袋的普通裝,一旦忘記將它放入氣密容器,久而久之,就會生出一大堆穀牛。
穀牛的樣子不如一般昆蟲可怕(甚至有點可愛),但放久了的通心粉生出的穀牛之多,絕對會嚇你一跳。況且穀牛爬得很遠,假使廚房有一堆,客廳與廁所亦難免遭入侵。更麻煩的,是通心粉會有蟲卵。不論它們有幾多蛋白質,要將一包蟲卵吃下肚,並非人人都受得了。
由於許多蟲卵都產於通心粉內側,用自來水洗米的方式是洗不走的。民間相傳落鹽有用,我卻覺得無效。我自己的做法,是依正常方法煮通心粉,但切勿落任何調味品或其他食材。待通心粉熟透,絕大多數蟲卵自然會浮出來。剩下來 lieterally 仍未「浮頭」(「浮」此處讀「蒲」)的,用人手挑掉就行。
若有耐性的話,隔掉蟲卵以後,可以將通心粉過冷河,最後才放入滾湯之中。當然,這樣仍是會煮得太熟,但除蟲總是要付出一點代價的。
穀牛的樣子不如一般昆蟲可怕(甚至有點可愛),但放久了的通心粉生出的穀牛之多,絕對會嚇你一跳。況且穀牛爬得很遠,假使廚房有一堆,客廳與廁所亦難免遭入侵。更麻煩的,是通心粉會有蟲卵。不論它們有幾多蛋白質,要將一包蟲卵吃下肚,並非人人都受得了。
由於許多蟲卵都產於通心粉內側,用自來水洗米的方式是洗不走的。民間相傳落鹽有用,我卻覺得無效。我自己的做法,是依正常方法煮通心粉,但切勿落任何調味品或其他食材。待通心粉熟透,絕大多數蟲卵自然會浮出來。剩下來 lieterally 仍未「浮頭」(「浮」此處讀「蒲」)的,用人手挑掉就行。
若有耐性的話,隔掉蟲卵以後,可以將通心粉過冷河,最後才放入滾湯之中。當然,這樣仍是會煮得太熟,但除蟲總是要付出一點代價的。
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Preventive bankruptcy
我說,神聖不裂帝國第十一區,行政特區XG的權貴真的很偉大呢!
聽起來就像那種獸父為了防止女兒日後被暴徒侵犯,邊笑邊說的下流對白。
林煥光指出,經營電視台不似經營茶餐廳,要提供多元節目,僱用的人手不下千人,當中牽涉專業人員,每年投資數以億計,根據顧問報告,如果增發3個免費電視牌照,極大可能有人會倒閉。他並以七十年代佳視倒閉為例,當時對社會造成很大影響。(新聞連結)這等於說「為了防止有電視台倒閉,請你於未成為持牌電視台之前先倒閉吧!」
聽起來就像那種獸父為了防止女兒日後被暴徒侵犯,邊笑邊說的下流對白。
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閒話考評
說晏子之義
正如考評局所說,以上這段文言文大致上相當淺白。若考生普遍表現不濟,大扺就是本地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降了。然而我認為,文章中「說夫子之義」與「夫子將適焉」兩句,是全段最難解的地方。拿前者來批評考生,似乎有點吹毛求疵,而考評局本身對「說」字的白話解釋,也有點怪怪的。
「無夢想同鹹魚無分別」當古語
同一報道還引述考評局謂:
神狗升空令我好感動!所以我決定去六四燭光晚會
報道所指題目,見上圖。圖中三件事分別為六四燭光晚會、「阿牛」等人登島保釣,以及港人捐款賑濟四川地震災民。
姑勿論六四燭光晚會,考生以中港矛盾當成驅使香港人參加保釣或賑災的理由,實在牽強。然而,若考試局認為「能力較高的考生」答題目 (a) 部份時,「能引用上海世博、北京奧運及神舟太空船升空等事件,善用愛國心、加強國民身份認同等概念,清楚展示驅使港人參加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的因素」卻更形荒謬。世博、奧運、神狗是「類似以上照片所示」的事件?那裏類似了?
如果報告所指的是題目的 (b) 部份,其見解也不見得正確。留意 (b) 部的命題是「香港人參與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會加強他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因此它所說的是
看蘋果日報報道的讀者留言,似乎有不少人認為考評局有預設政治立場。由於該報道只引述了考評局的片言隻語,報道又未必準確,因此還是疑中留情好了,不過從該報道看來,與其說考評局有預設立場,不如說它有預設的論證框架。舉例說,由三鹿奶粉引發,造成今日北京要施壓取消,外國卻仿效的「限奶令」,為何不算是香港人每日(被逼)參與,與中國有關的重大事件?此事難道不是加強「香港人」自覺,削弱「中國人」身份想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星島日報報道】在《呂氏春秋.士節》的詞解題目中,考評局直言考核的文言字詞常見及淺易,惟考生表現差強人意,文言水平極為薄弱,被評為「表現極差」的是將「說」直譯為「說話」,卻不懂一詞多義,將其正確地解為「仰慕」。古文「說」亦通「悅」,是常識,但「悅」於此處真的解「仰慕」嗎?我有點懷疑。文章原文如下:
齊有北郭騷者,結罘罔,捆蒲葦,織萉屨,以養其母猶不足,踵門見晏子曰:『願乞所以養母。』晏子之僕謂晏子曰:『此齊國之賢者也,其義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諸侯,於利不苟取,於害不苟免。今乞所以養母,是說夫子之義也,必與之。』晏子使人分倉粟分府金而遺之,辭金而受粟。有間,晏子見疑於齊君,出奔,過北郭騷之門而辭。北郭騷沐浴而出見晏子曰:『夫子將焉適?』晏子曰:『見疑於齊君,將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車,太息而歎曰:『嬰之亡豈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說晏子之義,而當乞所以養母焉。吾聞之曰:「養及親者,身伉其難。」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劍奉笥而從,造於君庭,求復者曰:『晏子,天下之賢者也,去則齊國必侵矣。必見國之侵也,不若先死。請以頭託白晏子也。』因謂其友曰:『盛吾頭於笥中,奉以託。』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託。其友謂觀者曰:『北郭子為國故死,吾將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齊君聞之,大駭,乘馹而自追晏子,及之國郊,請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聞北郭騷之以死白己也,曰:『嬰之亡豈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你會因為仰慕一個人的仁義,而搵渠求救嗎?我不敢說不會,可是北郭騷的情形,我覺得比較似幾十年前香港人因為聽說教會會派奶粉,而上門聽道的例子。更接近的情況,是不久前新聞報道,有人辭工辦免費補習社,有窮困的家長聽聞後,激動到哭出來。與其說他們因仰慕而上門求救,不如說他們喜聞或感佩別人大仁大義,才更貼切。
正如考評局所說,以上這段文言文大致上相當淺白。若考生普遍表現不濟,大扺就是本地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降了。然而我認為,文章中「說夫子之義」與「夫子將適焉」兩句,是全段最難解的地方。拿前者來批評考生,似乎有點吹毛求疵,而考評局本身對「說」字的白話解釋,也有點怪怪的。
「無夢想同鹹魚無分別」當古語
同一報道還引述考評局謂:
考生在中文科卷五綜合能力運用中,須以朋輩輔導員的身分,向學生提供大學選科的建議,有考生卻誤將電影《少林足球》的經典對白「無夢想同鹹魚無分別」,以及魯迅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作古語,後者本解作若要成功,便應如寶劍般經千錘百煉,卻被誤解成勿放棄夢想。喂,會唔會個考生只係想吹水搞爛 gag 呀?我夠有篇舊文,劈頭第一話就話「哲學家黃子華話,香港人最愛睇人仆街」啦!這種例子,我覺得語文能力有問題的,反而是認為考生是認真的那位閱卷員。相比之下,對於那段以現代白話 powerpoint 模式撰寫,仍在網上流傳不止的「曾國藩: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文章,若有網民以為是曾國藩原文語錄,才真的教人瞠目結舌。
神狗升空令我好感動!所以我決定去六四燭光晚會
【蘋果日報報道】中學文憑試2013考試報告出爐,其中通識教育卷二,有關港人參與六四晚會、登陸釣魚島及四川賑災事件一題中,考評局指部分考生誤解題目,無法正確分析及解釋驅使港人參與這些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的因素,只集中引用與中港矛盾有關的「光復上水火車站」、雙非嬰兒、限奶令及內地客港鐵車廂無禮事件,又加以抒發個人感受,並認為這些行為激起港人情緒,從而驅使參加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導致得分偏低。
考評局指出,能力較高的考生答此題目時,能引用上海世博、北京奧運及神舟太空船升空等事件,善用愛國心、加強國民身份認同等概念,清楚展示驅使港人參加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的因素。
Source: Dictionary of Politically Incorret Hong Kong Cantonese |
報道所指題目,見上圖。圖中三件事分別為六四燭光晚會、「阿牛」等人登島保釣,以及港人捐款賑濟四川地震災民。
姑勿論六四燭光晚會,考生以中港矛盾當成驅使香港人參加保釣或賑災的理由,實在牽強。然而,若考試局認為「能力較高的考生」答題目 (a) 部份時,「能引用上海世博、北京奧運及神舟太空船升空等事件,善用愛國心、加強國民身份認同等概念,清楚展示驅使港人參加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的因素」卻更形荒謬。世博、奧運、神狗是「類似以上照片所示」的事件?那裏類似了?
如果報告所指的是題目的 (b) 部份,其見解也不見得正確。留意 (b) 部的命題是「香港人參與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會加強他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因此它所說的是
「香港人參與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 ⇒ 國民身份的認同會加強」這個因果關係。可是報道中,考評局認為「能力較高的考生」答此題目時,能夠「清楚展示驅使港人參加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的因素」,彷彿要解釋的,是香港人何以要參與與中國有關的重大事件,邏輯關係聽起來有點混亂。實際上,看完以上報道後,我覺得考評局語焉不詳。
看蘋果日報報道的讀者留言,似乎有不少人認為考評局有預設政治立場。由於該報道只引述了考評局的片言隻語,報道又未必準確,因此還是疑中留情好了,不過從該報道看來,與其說考評局有預設立場,不如說它有預設的論證框架。舉例說,由三鹿奶粉引發,造成今日北京要施壓取消,外國卻仿效的「限奶令」,為何不算是香港人每日(被逼)參與,與中國有關的重大事件?此事難道不是加強「香港人」自覺,削弱「中國人」身份想象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