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本週《城市論壇》談「港獨」 ── 不不不不不,我沒打算談這個東西 ── 當片段到了 10:38 時,聽見史文鴻援引《經濟學人》的文章,說中國的 GDP 從 1985 年的三千幾億,到 2011 年的七萬二千九百幾億,增長了廿三倍,「未曾見過有一個國家於這麼短的時期,能夠創造如此大的財富」,身為香港人及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云云。
這是經常聽到的論調,但我每次聽到都很納悶。我無《經濟學人》的文章在手,但是查英文維基百科,大概史文鴻所說的,是以美金計算的名義 GDP。若換了用人民幣計算,從 1985 至 2011 年,增長就變成五十一倍。無論是廿三倍抑或五十一倍,聽起來都好像很多,但這真的很驚人嗎?
按統計處資料,同樣是廿六年時間,香港從 1961 到 1987 年,以港幣計的名義 GDP 也增長了五十二倍,用美元計就不清楚。或者用某些方法計算,大陸的 GDP 增長會比香港經歷過的還要高吧,但就算如此,驟眼看來,我並不認為大陸的數字特別驚人。我更不明白的是,相比大躍進與文革年代,回復了秩序的年代生產大幅提高,到底有何稀奇。此外,史文鴻說中國「創造如此大的財富」,我未唸過經濟學,不清楚究竟 GDP 是否一種財富(喂,它們好像是兩回事吧),但從我於書店打書釘讀回來,非常有限的經濟知識,也知道 GDP 是可以用許多方法「煲大」的,例如濫興基建,更知道 GDP 高不代表人均 GDP 也高,而人均 GDP 高又不表示財富分配平均。
更重要的,是 GDP 高了又如何?假若經濟增長可以蓋過任何其他施政缺失,何以中共又要貶低英治時代的香港?完全不明白這是甚麼道理。
實情係:
回覆刪除"In 1997, nearly all of the coastal provinces had a per capita GDP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per capita GDP of Shanghai, one of the richest cities in China, was 4.5 times the average, while Guizhou, a poor region, was only 37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Carl Riskin, Zhao Renwei, and Li Shi comment, 'Seldom has the world witnessed so sharp and fast a rise in inequality as has occurred in China'." - Ngai Pun. 2005. In Made in China: 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 P.73
香港有史文鴻,又有陳文鴻,我成日都搞唔清楚邊個打邊個。今番聽完史文鴻的說話,印象(可惜不是好的那種)總算深了點。
回覆刪除雖然我都對中國政府無好感,但經濟建設,人均財富增長是事實。反正是比以前好,無須因為不夠好而否定現有的一切,更無須要聽到有人說中國好話便酸溜溜。最重要的是說話人從沒掩飾中國的不是或社會問題,我想這才是脚踏實地看問題。
回覆刪除香港人會因為其他人未能體諒自身的處境而不高興,我們又何曾設身處地感受國內人因為經濟成長帶給他們的自信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