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被誤解了的岩士唐

首位登陸月球的地球人 Neil Armstrong 幾日前離世,Armstrong 一名,香港一譯杭思朗,一譯岩士唐,想不到這竟然也引起爭論。有高登網民認為本地譯法素來是「岩士唐」,大陸譯法素來是「阿姆斯特朗」,質疑何來「杭思朗」,還暗示報章舐共云云。

看《聞.見.思.錄》網誌,方知「杭思朗」原來是當年一班學者與報人合作制訂的譯法。網誌引述了《明報》一篇報道的其中一段:
1969年美國登月後,中大校外進修部和亞洲基金會、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曾合辦題為「登月新聞翻譯之商榷」的研討會,會上決定成立工作小組,編纂《登月專門術語詞彙》,《詞彙》把Neil Armstrong的譯名列出兩個,一是阿姆斯壯,一是杭思朗,是唯一有雙譯名的太空人。編序提到,由於「要顧及已經習用的情形,因此有些術語是有兩個翻譯的」。阿姆斯壯的普通話發音,較貼近英文發音,至於杭思朗這個文雅名字,相信應屬當年傳媒人「習用」。
釋疑之後,網誌作者 Alex 君還談及「杭思朗」這個譯名與繙譯家宋淇先生的關係,又提到傳媒繙譯人名的一些小故事,饒有趣味。然而 Alex 君與他所引述的文章,皆只澄清了「杭思朗」的來源,並無提及「岩士唐」何來。如果只讀上述《明報》報道,很容易以為「岩士唐」乃後起的譯名。(後記:譬如《頭條日報》即引述陶傑,謂「岩士唐」係「其後流行嘅」譯名。)若問兩個譯名何者為佳,答案相當明顯 ── 優雅當數「杭思朗」,音準必屬「岩士唐」(不過換了是我,大概會譯為「庵思堂」或「巖思唐」)。可是這與兩個名字孰先孰後無關。

我等「岩車亞」(armchair) 吹水家,一無資源,二無時間,無法瀏覽本地舊報紙或舊日電視新聞,唯有利用自己過往找舊資料時最常用的加拿大《大漢公報》,發現 1969 年 8 月 25 日,專欄《瀛海清吟》的作者已將 Armstrong 譯為「岩士唐」:
太空人岩士唐、阿特林、柯林斯三英雄,於七月十六日,美東時間晨六時卅二分乘太陽神十一號升空,遠征月球,……
之前提到的「登月新聞翻譯之商榷」研討會何時舉行?根據網誌作者 Alex 君引述的另一篇文章,答案是 1969 年 9 月 11 日,比《大漢公報》報道遲半個月。前面提到研討會的編序說「要顧及已經習用的情形,因此有些術語是有兩個翻譯的」。《明報》報道認為「阿姆斯壯」與「杭思朗」兩者之中,後者才是「習用」,然而這純屬猜測,報道並無提出證據,《大漢公報》1965 年 11 月 1 日一篇題為「美左翼竟希美崩潰」的報道,亦有「阿姆斯壯」這個名字。若「阿姆斯壯」才是慣用譯名,而「杭思朗」是研討會制訂的話,則「岩士唐」起碼比「杭思朗」早半個月出現。無論如何,「岩士唐」與「杭思朗」兩者都是太空人登月當年已有的譯名,並非後來創作。

至於「岩士唐」的來歷,它是香港譯名還是從海外傳入,仍有待各位高人考証。然而有一點很清楚,就是《大漢公報》並無統一譯名。太陽神十一號升空當日,《大漢公報》的頭條,乃將 Neil Armstrong 譯成「尼路暗士堂」(副本影像太模糊,「堂」或為「棠」),而甘迺迪角 (Cape Kennedy) 則譯成「堅尼地海角」。

伸延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