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朗誦

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節原來已經踏入第六十載。

老實說,這個音樂及朗誦節並沒有帶給我多少好回憶。

唸小學的時候,不知是甚麼原因,兩次給老師捉去參加朗誦節。所謂朗誦,就係用奇怪的聲線去唸一些不明所以的古/新詩的(厭惡性)棟篤企行為藝術,用文字很難描述,但只要你聽過朗誦表演的話,就會明白這種所謂藝術有幾難頂。

已故的 E.H. 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的作者)曾說,人們覺得古埃及的畫像奇怪(例如人像的胸膛可能正向著觀眾,但頭部和腳掌卻是側向),其實只是他們不明白畫家想表達的重點。言下之意,就是當你對一種藝術形式缺乏瞭解的時候,不要妄言其價值。有些外國人總覺得粵劇很吵耳,亦不明白為甚麼在伶人在表演時觀眾竟然仍在談話,甚至走來走去,就正好反映他們對粵劇缺乏理解。我常拿 Gombrich 的話來告誡自己,不要對任何藝術形式存有偏見,但朗誦……放過我吧,我真係唔明點解唸詩要搞到咁扮野。

要為一種自己既唔理解亦不喜歡的藝術作表演,除非很有天份(幸好我沒有),否則結果可想而知。不過主辦者倒很照顧青少年的心理,即使「騎呢」如我亦得到兩張「優良獎狀」。

升上中學,不知交上了甚麼惡運,竟然又被捉去參加朗誦比賽,不過這次是英語的。白混了一趟,又獲多一張獎狀。不知是否鬼佬有「係唔係都讚得一餐」的勵志傳統,這張英文版安慰獎狀的名稱十分誇張,竟叫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音樂及朗誦節中的扮野朗誦部份,其實不必保留。昨晚電視播放港台製作的「樂韻誦唱六十年」,說近來的朗誦節,加入了類似即興演說的比賽,我想這是個很好的嘗試。但我依然覺得音樂及朗誦節中的音樂比賽才真的有趣,可惜自己無緣參加。

電視說,原來香港很多演唱家或演奏家年輕時都曾經參加音樂節,而音樂節的勝出者到外國交流或比賽時,往往都獲得很高的評價。參加音樂節的學生,即使只是大合唱團中的小角色,似乎都很懷念參賽的日子。相對其他科目,音樂教育在本地似乎最有活力。除了音樂及朗誦節,以前還有音樂事務統籌處,讓學生接受不同的樂器訓練。後來政府想讓訓練課程甚至音統處摺埋,現時情況如何,我唔多清楚。希望政府不要破壞「音樂」這個在衰頹的教育圖景中難得地突出的環節。

不過說回「樂韻誦唱六十年」這個節目,實在令人洩氣。節目播到半途,電視台竟然把它腰斬,插播台灣兩大黨的敗選/勝利演說。台灣總統大選固然是大新聞,但其結果對兩岸關係並無任何即時性的影響。選舉結果其實以字幕形式打出就夠,兩黨的講話亦可於其後的新聞時段播出。電視台沉溺於「目睹歷史性的一刻」的感覺,忽視了有六十年悠長歷史的音樂及朗誦節的價值,令人嘆息。雖然是出於收視的盤算,但有幾多港人真的關心這次大選結果,其實很成疑問。在我來說,看馬英九和支持者大叫「向前行!一定贏!」雖然有趣,但也並非非看不可。

看完港台的節目,上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節的網站,讓我洩氣多一次。打這篇網誌時,它是這樣說的:
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宣佈: 因香港政府宣佈全港幼稚園及小學由即日起停課兩週, 故現正舉行的第六十屆香港學校音樂節將只保留中學組及部份未受影響之賽事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此為一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